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唐官 > 大唐官目录 > 章节目录 7.韩滉夺表章(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唐官 章节目录 7.韩滉夺表章(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韩直入政事堂,除去掌握吏、枢机、兵、刑礼、户五房之外,更主要的是罢废崔造判度支,免除其户部侍郎之位,将其扫出中枢,以挑拨君臣关系为理由,流放万里,去雷州为司户参军。

    另外位包佶,再次倒霉,其盐铁判使的职务被韩立刻废掉,不过韩也许是觉得确实曾在其手里夺过转运使的职权,有些愧疚不安,便外放包佶为潮州刺史,五年内不得量移。

    齐抗、齐映,也即刻被外放为远州刺史,张滂因官职还比较低微,只是被送去虢州为司马。

    而韩也开始重用自己人,在他的“举荐”下,窦参为户部侍郎、度支副判使兼判户部司(新设立的户部钱),王绍(昔日和高岳一起在上津道运钱粮)则为盐铁转运副使,专掌东南盐利、米粮的漕运,而韩自己则为中书侍郎、判度支、诸道盐铁转运使,将全天下的利权统掌于一身。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大小官员,提起韩无不色变,给他起了个诨号曰“扫地宰相”。

    而张延赏又伏在皇帝李适的眼前号啕大哭,称自己原本的权力尽丧,只乞求皇帝保全他的相位。

    皇帝李适也是焦头烂额,对张延赏说:“张公保位倒也不难,上辞表即可。”

    于是惊魂未定的张延赏按照皇帝的办法,急忙写了封辞任的表章,说按照本朝的惯例,中书侍郎只可有一位,今韩晋公既已受傅说之命,请允许我辞职致仕。

    接到表章的皇帝,还是下了决心要保张延赏的,不然这个朝堂上他真的要成孤家寡人。于是便让中官把表章,送到银台门的翰林学士院,特别指示张延赏女婿郑代自己作答,要“恳切”挽留张延赏,不允许他辞去相位。

    结果中官们才走到银台门东面的麟德殿时,就遇到前来检视左右藏国库的韩。

    韩此刻六十三岁,国字脸,悬胆鼻,长须垂腹,青黑色的眼袋,表情异常威严,眼光一扫,这群中官莫不丧胆,急忙伏地致礼。

    “诸位中使何处去?”韩开口。

    中官们不敢隐瞒,便说要去翰林院。

    韩哼了声,“圣主还是喜欢和那群书生坐而论道,恐失大体。”

    接着他就问,陛下要和翰林学士院商议什么。

    中官吓得不敢作答。

    这时一名中书门下的流外官,贴在韩身旁,低声说了几句。

    “既然张相上了表章,去意已决,又何必委曲他的心意呢?”韩缓缓说出这话来。

    说完,他就站在麟德殿下的旷地上,不再走动。

    中官们全都凝在原地,同样不敢走动,各个面如死灰,这架势韩是决意不想让他们送张延赏的表章去翰林院了,那样的话,张延赏的辞相之举岂不是要弄假成真?

    气氛正在僵持时,恰好在学士院内心神不宁的郑,从银台门走出来,准备接岳父的表章,正好见到这一幕。

    郑不由得大怒,陛下和宰执间的互相问答的表章,你韩也要劫夺?简直欺人太甚。

    一时间郑也没想太多,脸色涨红,握紧拳头走到麟德殿前,努力不让自己嗓音过于激动,问那几位中官,“是不是圣主有表疏需批答?”

    几位中官立刻如见到救星般,“郑学士,正是如此。”便将表章奉起。

    郑便上前要取来。

    却顿觉胳膊一阵钻心的酸痛韩眯着双眼,忽然按住自己的臂弯,不让他去拿张延赏的表章。

    周围人见到这幕,无不丧胆。

    韩虽年事已高,但却力大,而郑虽然瘦高,可体质比较弱,但他依旧死力和对面的宰相角力,不愿退往。

    “郑学士,你职责为何?”韩嘿嘿笑起来,手依旧不松。

    “为圣主代言拟诏。”郑咬着牙。

    “你泰山上疏,又由你为圣主代言批答,如何服天下?”

    “如韩晋公认为私相授受,即可上奏天子,罢废郑职务,可为此奏章批答,乃郑的本职所在,请韩晋公放手!”

    “郑郎痴了,韩某只是认为翰林学士院制度有缺陷处,非是针对郑郎一身。”

    “那便请晋公和天子议此事,切莫于麟德殿前跋扈。”郑犟脾气上来,丝毫不做退让。

    “韩晋公。”正在此刻,麟德殿东廊,传来如此声音。

    韩唔了声,转头望去。

    而面红耳赤的郑也听到熟悉的声音。

    正是兴元节度使高岳,紫袍金鱼,自东廊而至。

    他刚结束和皇帝的问对,原本准备去学士院拜访陆贽和卫次公的。

    韩哈哈哈笑起来,这才将郑的手臂松开,这时四周的中官、流外官们都向高岳作揖:“高兵郎!”

    高岳则上前,对韩作揖行礼。

    “高郎何须客气。”韩拍住高岳肩膀,而后声音很诚挚地评价了句,“大战苟头原,奇袭萧关、摧沙堡,再战安乐州,高郎打得好!韩某在润州得闻,不由得神往倾敬。以前只认为高郎如蜜,能说话会办事,可谁知还是小觑高郎的文武兼备。”

  
>>>点击查看《大唐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