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仙侠小说 > 超级穷人 > 超级穷人目录 > 正文 外卷之三雄17(第1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超级穷人 正文 外卷之三雄17(第1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外卷之三雄17

    第三十一章假到真时

    康熙下旨说是让阿哥们去历练,可是却并没有颁布阿哥们明确的职务和权责,只是说帮办各部衙mén事物,这到底是让阿哥们去历练还是去历练各衙mén的主官大臣呢?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个顶个的爷啊。没有具体的职务,就意味着什么事都可以不管,可也意味着什么事都能管。这些阿哥们虽然没有拍板的权利,但是不说他们可以随时通达上听,光是他们的身份,就让各衙mén主官象是喉咙里长了根刺。更要命的是这些阿哥们都是十几二十岁,又是一个个眼高于天,正是看什么都不顺眼的年纪,衙mén里多了这么一尊菩萨,那以后还有好吗?

    因此朝臣们是一片反对之声。当然了,真正的意见是不能说的,只好拿太子说事、拿规矩说事。可惜康熙不吃这一套,执意如此。而且满清不是前明,宗室参政,实在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远的不说,康熙的两个兄弟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那可都是议过政带过兵的实权王爷。

    唯一让康熙有些不舒服的是:这边圣旨还没有到盛京,盛京那边就来报说是九阿哥胤禟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折了大tuǐ。虽然如今已无大碍,但仍需静养。

    得,看来xiǎo九是来不了京了。康熙倒也没有多想。一大批的补品:人参、阿胶等流水般的送去,一方面嘱咐他好好安心静养。又吩咐伤好之后即刻回京。而最让胤禟哭笑不得是送来的礼品中还有十斤细砂糖(胤禟销往日本的糖),五斤细盐(胤禟销往日本的盐)。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各位阿哥们虽然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但也没闯出什么祸。总的来说,都渐入角sè,干的还不错。而胤禟也来信说,伤势已基本大好,不日就起程进京。

    说起来,康熙有快八年没有看到胤禟了。去辽东的时候才六岁多,现在已经是快十五周岁的xiǎo伙子了。光是个头按照众人的描述,康熙估计xiǎo九已经比他还要高出xiǎo半个头呢。

    可惜,好心情全被一封奏章给浇熄了。

    这封奏章乃是由户部右shì郎王掞起草,户部尚书陈廷敬附署的。王掞所奏之事乃是近来在山东、江、浙、福建、广东五省相继发现了sī铸的康熙通宝。

    …………

    有清以来,sī钱就一日没断过。清入关后,不久就在户部设宝泉局,工部设宝源局,制造“顺治通宝”钱。定制以红铜七成、白铜(铅)三成搭配鼓铸。钱千为串,二千串为一卯,年铸三十卯。每枚重一钱。这时候,一方面满清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没有信心能在中原建立长期稳定的政权。因此此时制造的铜钱实实在是一件明目张胆的掠劫财富的行径。因此这时的民间sī钱、前明铜钱也泛滥成灾。

    二年,形势逐渐稳定。满清当局信心大涨,因此将铜钱增重为一钱二分。并定钱七枚准银一分,且允许民间流通前明的铜钱,但规定价值只有一半。制造这种制钱利润依然高的惊人。于是不久,为稳定民心,又改定为十枚准一分。也就是一千铜钱为一两银子。不久各省、镇均遵式开铸。可惜各地的铸钱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省的铸局干脆故意制造xiǎo钱,以牟取sī利。于是,清朝政fǔ关闭了各省的铸造局。不久,因为实在是铸钱不够,才复开等五家铸局。但开始明令严禁sī铸xiǎo钱、伪钱,同时禁止用民间使用旧钱(即前明的铜钱)。

    但是因为铸钱利润可观,使得民间sī铸屡禁不止,而且越来越猖獗。之后,廷议疏通钱法,将钱增重为一钱二分五釐。可是铸造这样的铜钱依然有可观的利润。民间sī铸之风仍盛。于是,满清政fǔ将钱增重为一钱四分。

    自从改铸为一钱四分钱之后,民间sī铸铜钱之风的确是刹住了一些。因为民间铸造这样的钱是不划算的。但是因为清初一直存在钱不够用的局面,所以那些旧钱(前明的铜钱)、sī钱、xiǎo钱实际上一直是禁而不止。尤其是在偏远的地方,更是仍然大行其道。而因为铜钱不够用,使得清初一直处于铜荒的局面。铜的价格日渐走高。这就使铸造了一钱四分的重钱之后,为民间的胆大之人开辟了一个新的财源。也就是将这种铜钱熔了之后当铜卖。因为此时一两银子可买铜七斤。按官价将一两银子兑成铜钱可得一千枚。将这一千枚铜钱熔化,一般可得铜八斤十二两(一斤等于16两)。从中可获利一斤十二两铜价。许多不法商人就以此为盈利的捷径,使得市场上铜钱日趋减少。这样一来清朝政fǔ不断的铸钱,就等于在不断的亏损,补贴给了那些不法商人。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二十三年,当时的户部shì郎陈廷敬上书请求恢复一钱旧制。也就是将铜钱的重量恢复成每枚一钱。如此一来的确是没有人再会去销毁铜钱了,朝廷也不会有亏损了,但是民间sī铸铜钱之风却依然如故。

    …………

    因此,康熙初看王掞的奏章,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以为这个老学究又在说sī钱泛滥这个老生常谈,却又屡禁不止的问题。康
>>>点击查看《超级穷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