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帝国的荣耀 > 帝国的荣耀目录 > 帝国的荣耀 正文 第七十七章 风波(第1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帝国的荣耀 帝国的荣耀 正文 第七十七章 风波(第1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而刘浩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求科举考试建立在各级学校教育体系之上,在完成童学、县学、大学等教育之后只举行一次考试,只有完成大学教育的士子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看章节请到Xs)而科举考试分为商、法、算等诸科,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先考四书五经,分经义、文理、诗赋、策论等题目。再按诸分科考具体的内容,以论、策为题目,如法科就专考对江南行省的律法掌握程度,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策论。在刘浩然的想法,前部分是考学子们的基础知识,后部分是考学子们的专业知识,他可不想录取一批只知诗词歌赋和只懂八股、不习民政律法的书呆子。

    而录取之后并不笼统地称为进士,统统当成万金油似的官员委以重任,而是按分科先到地方或各官署为吏员历练,再根据才能加以考核提携。刘浩然根据他在另一个世界知道的知识,准备在科举制度后在恢复唐宋官阶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江南行省的官阶制度。吏员不入流,相当于后世的科员,官员从从九品开始,每品分正从两级,一直到正一品。

    按照他的划分,正、从九品相当于副科、股级干部,为县衙各职能科的分设科室的主事;正从八品相当于科级干部,为于县衙各职能科的主事;正从七品相当县处级干部,为各县的知县、县丞;正从六品相当于副地厅级干部,为府衙各职能局的佥事,或者府治所在县的知县;正从五品就相当于地厅级干部了,为知府、同知;正从四品就相当于副省级干部,为各行省府职能司都司或省治所在府的知府;正从三品就相当于正省级干部了,为各行省主政官员;正从二品相当于部级干部,相当于中央政权各职能部的尚书或重要省份的主政官员;正从一品就是中央领导了,一般只授给丞相、参知政事、都察院御史大夫、按察院提刑按察使。

    虽然现在江南只是一个行省的编制,但是中枢机构已经类似于一个中央政府了,随时都可以分拆设省。所以这一套设想也不是无的放矢。

    在刘浩然的设想里,科举考试录取的人只能做为吏员,也就是有了从政做官的资格,但是要想升官,必须经过历练考核,也就是试用,一般是两年考核一次,考核合格的可以提一级,而进入官员制度后,两年考核以后必须优异卓越者才可能提一级,越往上自然越难提升,尤其是正从五品之上,改为三年考核一次。

    刘浩然知道,不管制定多么完善的律法和制度,都无法避免不了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人治现象,这是自古到今都无法清除的弊端,刘浩然可不认为自己能够避免,但是不能因为这些人治问题就放弃了制度,一个良好的制度多少可以让人看到一点希望,再加上高额薪酬,应该可以慢慢吸引不少精英分子加入其中。

    在刘浩然看来,古代的科举制度无非是招揽当时的社会精英,让他们聚集在君权之下,再给予一点希望,让他们深缠其中,这样就没有什么其它“歪思想”和“野心”了,这和另一个世界的GwY制度异曲同义。只不过集权专断的明清帝王实行科举制度还觉得不放心,生怕这些精英分子还会有其它的想法,于是就干脆来个釜底抽薪,用理学和八股文僵化他们的思想,用文字狱打断他们的脊梁,虽然君权得到了巩固,却以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做为代价。

    刘浩然在心里是不愿意这么去做的,但是做为一个用不了几年也会称帝的君主,招揽聚集精英分子也是他必须去做的。(看章节请到wWW.XS55.cOm)

    当刘浩然这一套科举与官职制度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众多的反对,这套制度的“改革力度”也太大了,几乎是把官职这个国器胡乱许人。不过那些发家的商人、工匠们却异常支持,虽然刘浩然因为他们的功劳封爵授勋,但是这只是一时,他们必须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而刘浩然这一套制度却符合了他们的利益,江南的各级学校执行的是有教无类的政策,只要你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就能逐级考读,最后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到官场之中,迈入官僚行列。这可是国本政策,一旦制定下来,对于这些人的子孙后代就是荫福无穷啊。因此这些人在大讨论之时通过不同的途径,阐述自己的支持之意。

    最后,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刘浩然也做出了让步,科举考试分为两级,各省官府举行初试,从县学以上的学校学子中招收地方官府的吏员,而初试成绩优异者和各国家级大学学子可参加吏部举行的会试,会试录取者可直接授予从九品官职,而成绩优异者可参加吏部和刘浩然亲自主持的“面试”,合格者授予正九品官职,即赐进士出身。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重点,后面的分科专业考试在总成绩比例降低。对于这些让步,刘浩然也不在意,分两级考试他能接受,江南行省现在就缺人才,尤其是地盘迅速扩大之后,缺口更大,地方举行科举初试能够大量弥补这个缺口,而且现在交通都不方便,要是让所有的学子都跑到江宁来考试也不现实。再说了,按照刘浩然的设想,以后的教育体系会不断完善和扩大,各行省也会设立大学,而一次科举只能招收那么多人,与其让他们投考无门,还不如通过初试分流一部分。

  
>>>点击查看《帝国的荣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