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民国 > 穿越之大民国目录 > 第四卷 抗日烽烟 四百零四节 北进计划(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之大民国 第四卷 抗日烽烟 四百零四节 北进计划(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蒋价石去开罗了,赵礼回塞北了。

    因为赵礼不回塞北,蒋价石不敢去开罗。

    蒋价石是主席,赵礼是副主席,威望又不比他低,如果他离开了,把赵礼一个人放在重庆主持大局,他担心他还能不能回来。于是在英美诚意邀请中国参加会议的时候,蒋价石想去又不敢去,跟赵礼谈了这个问题,赵礼是支持他去的,他随即告诉赵礼,说中国现在局势还不稳定,他担心自己走后会发生变故。

    赵礼顿时就明白了,变故,能发生什么变故,蒋价石最担心的变故无非是自己罢了。但是这次会议是必须参加的,中国国际地位的确立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大会议不参加,难保自己的利益不能保证。

    于是赵礼暗骂蒋价石不仗义后,他主动辞职了,以塞北需要人主持大局为名,回到了塞北。其实蒋价石如果不去,赵礼去完全可以,赵礼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去了比蒋价石更能为中国争取到利益。但是蒋价石不可能把这样的露脸的机会给他,他也不是很稀罕。

    蒋价石去开罗了,随行人员中有他的夫人。

    在看到四巨头密议时,罗斯福、丘吉尔、蒋价石和宋美龄四人的合影中,蒋价石那得意的模样,赵礼却觉得这丫太不给中国人争脸了,你得意什么啊,这是战争中,不过就是跟两巨头第一次坐在了平等的位置而已。有什么可得瑟的。

    同时不知道罗斯福和丘吉尔给蒋价石夫妇灌了什么**汤,这丫在开罗就跟那两人联合宣布,中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向德意两国宣战。驱逐两国驻华大使云云。

    回到塞北后,赵礼立刻接过了塞北边防公署总司令一职,他现在做事都需要名分,李忘川代总司令撤销,再次担任总参谋长一职。接过权力后,赵礼去了好几个地方,先是视察了下那些从国内各地,或者国外骗回来的专家学者处。查看他们的研究进展。

    吴大猷带领着一干塞北专家成立的核子武器小组,还处在理论讨论阶段,具体的实验方法还没有头绪呢。而科罗廖夫的导弹技术倒是有模有样了,他过去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起码理论和模型都制作出来了,实验正在紧张的筹备中。科罗廖夫是个科学狂人,他不太在乎个人的生活条件和为谁服务,只是有些担心国内的家人,还有一个就是憋着一股子劲要跟德国的科学家们一较长短。

    喷气式飞机也在紧张的试制中。负责这个项目的是小鸟公司的周行,交给小鸟公司不是因为赵礼在这个公司有股份,而是因为这些年的平稳发展,这个公司的科研实力已经超越了其他的公司。当初赵礼出台出售官办企业政策的时候。小鸟公司抓住机遇,从官办企业中挖走了大量的研究人员。成立了数个自己的研究室。同时在成立者之一周行的带头下,购买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可以说这个公司的技术储备是其他企业不能比拟的。也是因为这些因素,从弱到强最后奠定了她中国三大航空制造企业之一的地位。

    这个飞机试制倒是没有什么难度,全套的资料都从德国运回来了,只是对于设计上周行还有很大的疑虑,喷气机能仿制,可是设计能力是仿制不来的,必须弄明白对方的设计思路,才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搞研发。

    青霉素工厂则在投入生产后,一直在扩建在扩建,新增了数个大型工厂,目标是年底前一定要达到满足整个中国所需的产量,这也是为什么赵礼要把对日本的总攻击推迟到明年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新式的机枪,40年已经设计定型并且投入生产列装的德式g34机枪的中国版型号,到现在还不能供应全军。而这款机枪已经在实战中完全证明了起优越性,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机枪,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塞北军已经决定完全列装这款机枪了。好在由于塞北对这机枪优化的还算较好,生产线经过几年的生产也证明是完全合理的,扩大生产只需要对其他工厂的生产线进行调整,在增设一些新设备而已。值得一提的是,德军也对自己的机枪做出了改进,去年他们重新调整了生产方案,把g34机枪上的大多数部件实现了冲压件替换,生产效率大增,这个设计思路跟塞北对这款机枪的改进完全一致。塞北军还刻意弄打了几款德制mg42机枪,经过拆卸研究,认为并不比塞北的工艺先进多少,不用进行专门的仿制了。

    塞北式通用机枪名称为tmg40,因为是滕虎忱的滕氏工业公司第一个设计生产的,不过经过塞北军方的调解,滕虎忱很高兴的就把技术出让了,允许所有的塞北军事企业参与生产,连专利费都不收。tmg40大规模量产,替换下来的1905式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全部以援助的形势送给了蒋价石,那丫还乐的屁颠屁颠的呢。

    步枪仍然装备毛瑟98,但是是经过改良的,当时德国技术人员还在塞北工作的时候就完成了改良工作,并在他们离去后很快投入了量产,对比原本的毛瑟98老式步枪,这款步枪采用了新式的钢铁,并且装填了新火药。只是在枪管上没有做出改进,不像其他国家在二战中纷纷采用了短步枪的设计,因为火药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让短枪管也能达到
>>>点击查看《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