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民国 > 穿越之大民国目录 >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五十五节 集 中营(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之大民国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五十五节 集 中营(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四卷抗日烽烟]二百五十五节集中营——

    二百五十五节集中营

    日本人问题一直是一个赵书礼头痛的问题。

    塞北的日本人太多了,不排除日本整府有意为之,目的在于输出人口。但是更多的则是客观因素,是经济发展使然。塞北矿产丰富,复员辽阔,可偏偏缺少人力,尤其是高技术人才尤为缺乏。而日本人口众多土地面积狭小各种资源匮乏,而且经过明治维新到现在七八十年的积累他们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技术人才储备十分丰富,但是一战后长期的经济危机让这些人才的就业和前途很受影响。于是工业高速扩张中的塞北自然而然的吸引了这些技术人才,不但是日本在塞北投资的企业通过各种方法想方设法的把国内的技术人员带来塞北,塞北的一些企业也热衷于引进日本人才,因为相比于欧美国家的技术顾问,日本技术人员的工资实在是很低廉的,甚至有的企业就是直接聘请日本技术人员作为骨干的。在加上大量的日本人自发到塞北发展,让塞北的日本人达到了一个不能忽视的数量,官方统计就有十万人,而那些借用各种身份,或者隐瞒身份的恐怕更多。

    当塞北一要求所有日本侨民集结后,不但是日本人恐慌了,就是很多中国企业界也慌了神了,在他们看来,这些日本人的离开将大大影响到他们的生产。

    于是日本侨民集结的命令刚刚下达第二天,就有大批能量通天者通过这种渠道来找到赵书礼。其中还不乏重量级的人物。

    “哈哈,你是受谁的委托来求情的啊?我的孔大部长。”

    面对今天出现的最大分量的水客,赵书礼不由得乐了。在他看来谁来求情都不奇怪,可是孔韧来求情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孔韧现在确实是个大部长了,权力相当大,自从姜奎出事后,赵书礼认为工业化委员会问题太多积重难返,于是在两个四年建设大纲结束,塞北经济调整期间干脆就解散了这个委员会。而委员会中的大部分人力和权力都归并到了工业部,因此现在孔韧是大权在握,但是只有一样权力被剥夺了,那就是财权,因为赵书礼担心在发生姜奎那样的事情。但总的来说,这个部门的权力还是十分大的。

    而为什么说孔韧是最不可能来给日本人求情的,因为孔韧一直跟日本人过不去,不是因为民族情绪,而是因为竞争的原因。三井三菱这些财阀到了塞北,带来了他们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带来了雄厚的资本,跟孔韧间接管理的大量官办企业产生了最直接最激烈的竞争。而且这些日资企业在塞北不像在他们国内,在他们国内他们享有垄断的优势,基本上没有必要去更新技术。可是在塞北面对的是庞大的苏联市场,而且塞北的工业设备市场也是很吸引人的,所以他们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最新的技术,而塞北的官办企业跟他们的技术条件差不多,但是人才却远远不如这些财阀,所以一时间出于劣势。也正是因此,塞北整府才对日本企业做出了大量的限制,尤其针对技术工人方面,要求他们除了极少数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外,必须聘请中国人,这不得不说也是工业部为了保护那些官办企业而专门出台的政策。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日本企业通过把自己的技术人员伪装成台湾人,旅顺大连人而逃过了这些政策,竞争关系并没有发生转变。因此孔韧一直对日资企业,尤其是那些大财阀的企业十分不满,经常来找赵书礼告状,希望赵书礼通过整治手段来保护官办和民族资本。

    可今天孔韧竟然来求情了,同样不是出于民族感情,而是出于经济的考虑的。

    听到赵书礼的挖苦,孔韧苦笑道:“哪里是受什么人委托啊。把日本人都抓起来确实是大快人心,可是这样实在是很不妥啊。”

    “那你说说,怎么就不妥了!”

    说实话,赵书礼并不是外界猜测的那样要把这些日本人怎么样,他还没丧心病狂到日本人那种地步,会滥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当然如果这么做了,日本人肯定会报复,到时候倒霉的只能是中国的百姓。但是不处理也不行,谁都知道这些日本侨民中,肯定会有大量的间谍存在,战争时期还是把他们都关起来,暂时牺牲下他们的人权了。

    孔韧是明白人,也知道赵书礼做不出那种种族灭绝的事情,所以他只说这些日本人抓不得,而不说杀不得。

    “这些日本人大多是技术人员,现在抓起来将影响到大量工厂的生产,尤其是那些日资企业。现在这些企业不是被我们接管了吗,现在抓了这些日本人,我们接管的日资企业就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赵书礼困惑了,难道说塞北对日本智力的依赖到了这种地步了吗,没有日本技术人员就没能力接收日本人的投资吗,那不是说自己以前的谋划都失败了?而且塞北这些年的发展后,技术力量还如此薄弱吗。

    在赵书礼看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怎么我们的技术人员这么缺乏吗,这些年你们都干什么了!”

    孔韧不服气道:“那有那么容易啊,工业是活的,不是建几座工厂就是工业化了,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大量的官办企业这
>>>点击查看《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