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民国 > 穿越之大民国目录 >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四十一节 庐山会议(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之大民国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四十一节 庐山会议(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百四十一节庐山会议

    历史已经改变了,西方的法黑斯照常发展,可是亚洲却大不一样了。/《^138看书网^》/《^138看书网^》广告全文字txt下载去年的七月七日日本人没有发动卢沟桥事变,但是却在今年发动了,发动的情况也跟历史上不一样了。赵书礼没穿越前的历史上,由于九一八不抵抗,日本毫不费力的掠夺了东北大量的利益。然后东北军在各种内外因素下,迅速的势弱,后来消失在明争暗斗之中。

    但是这个历史上,九一八因为塞北军的强势介入,而发生了改变,日本人没能占领东北。因此也没有出现之后的步步蚕食,在卢沟桥附近的丰台大营确实有不少日军,但是比之历史上要少,也没有历史上那么蛮横。

    因此七七事变没能按照过去的历史,也不可能按照过去的历史那样发生,而是在第二年的同日,日军直接以大规模行动开始侵华。方式仍然是突然袭击,名义则仍旧是保护铁路和侨民,因为东北确实也存在着反日的行动,日本人上街实在是不安全。经常有挑衅的日本浪人跟人斗殴,双方忽悠死伤。而铁路也是经常被不名势力所破坏,对此东北军无能为力,常惹得日本人发飙。

    而赵书礼之所以犹豫,除了他把不准事态的发展,还有就是日本人在发动事变后,第一时间跟他做了解释,表示继续支持他,表示支持他现在进兵东北,把黑龙江并入塞北统治,当然前提是将苏军驱逐出黑龙江,日本人表示愿意跟塞北军一起行动对苏联驻黑龙江军队进行打击。

    赵书礼不会为此利益所引诱,但是他在考虑,是不是将计就计,继续稳住日本人。把事态压制下去,毕竟日本人像他前世的历史上一样,没有宣布是侵略,并且表示对东北领土没有野心,在占领了辽宁后,立即扶持九一八后逃亡日本的大汉奸熙洽组织东北整府并任主席。同时吉林的那些杂牌东北军也投降做了伪军,张海鹏做了吉林主席。虽然说是在汉奸的统治下,但是毕竟日本人还承认这两个地方是中国领土,还没有撕破脸皮之下,赵书礼显然在考虑是不是要这么装下去,知道欧战爆发后,全世界分成两个阵营,这样中国的抵抗日本就不那么孤单了,不会像历史上那样,独自抵抗数年,而西方人则隔岸观火甚至下绊子使坏。

    既然是犹豫,那么肯定也有另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坚决抵抗。这次不同以往了,这次日本人是来真的,不管东北将来局势如何发展,显然日本人都不会放弃这里,不会像九一八那样做出退让了。中国人的反击将是一次大规模的国战了。那么在像以前那样塞北军倾力独自抵抗,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胜利了自己也垮了。而且既然是国战,那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塞北军独自来打,是到了团结全国民众,一致对外的时候了。同时抗日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在赵书礼的印象中,抗日是伟大的,各种势力摒弃前嫌团结一致,这实在是中华民族最光辉的时候。同样利用日本的野蛮侵凌把全国各个势力统一起来,这为将来的实际统一打下一个基础,有可能不用像过去发生的那些惨烈的内战,白白流血,而是大家通过商谈和平统一也说不定。

    反正抗日是迟早要打的,那么把民族的血流在抵抗外敌中,来凝聚人心达到统一,岂不是比通过惨烈的内战来达成统一要少很多牺牲,而且这种外战中的牺牲也比内战要光荣和正义多了。民族也不用出现后来的大争论,探讨内战的正义性了。

    既然要团结大家,那么就必须要各个军阀来表态。

    终于在赵书礼秘密建议下,蒋价石发起了一次大会议,会议在蒋价石的地盘,江西的庐山举行,成为庐山会议。

    蒋价石之所以发起这次会议,开宗明义的表明是探讨抗日大事,不是因为他突然雄起了,而是因为赵书礼送给了他一个密议。是日本人跟塞北商谈的密议,日本人表示希望塞北军南下,跟日本人一起攻击中央,将来统一的中国将由赵书礼主掌。而日本人得到的利益则是,东北三省并入日本。同时赵书礼把塞北的大致部署向蒋介石透露了一下,大部分塞北军部署在靠近东三省的边境,另一部分部署在山西北部,靠近河北北部地区。

    赵书礼把日本人提出的这个提案,原封不动的抄了一份悄悄的交给了蒋价石,同时又透露了塞北军的部署情况,以蒋价石的聪明,他很容易就猜到了赵书礼的意思。把日本人的密议提案给蒋价石看,人让蒋价石明白,塞北军南下作战是有利可图的,同时又把部署给蒋价石看,又让他知道,塞北军既可以南下作战,又能够东进东北跟日本人死磕,至于南下还是东进就要看蒋价石的了。

    蒋价石如果抗日,那么塞北就东进,如果蒋价石不抗日,那么就要抗击塞北军了。蒋价石只有两个选择,是跟在日本支持下的塞北军作战,还是联合塞北军跟日军决一死战,当然蒋价石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投降日本人,攻击塞北。但这第三条显然不可能实现,因为谁都可以投降日本,比如塞北军,但是唯独他不能,因为在中国他代表的是中央。有时候占据中央,确实占有大义,但是有时候却失去了灵活性,没有主动权。


>>>点击查看《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