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民国 > 穿越之大民国目录 >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二十九节 赵氏财阀(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之大民国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二百二十九节 赵氏财阀(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百二十九节赵氏财阀

    赵氏的家业在赵书礼遇刺后,几乎被傅清荷折腾了个精光,赵书礼一回来得到了空闲后,终于开始整合赵氏企业。

    得到了已经无心发展的傅伦的同意后,傅家的产业并入了赵氏,成立了新的企业集团。

    傅家的的商业网络,加上赵氏的实业,是赵书礼发展产业的思路。

    而赵氏的实业,由于兵工厂的出卖以及其他赚钱的企业的出卖,现在必须重新打造。

    汽车厂就是其中的龙头。

    赵书礼很快给汽车厂规划发展路线,他不想跟严裕棠在便宜车上白热竞争。

    他决定生产中国自己的高档车,走通用汽车的差异化个性化路线,而不是福特的大众型路线。他给汽车公司重新起了名字,叫做八骏汽车公司,以八骏的名字命名车型。他还请了一个工程师,是很早期塞北撒网式的培养人才计划时期诞生的一个人才,他在通用汽车工作了很多年,也是担任工程师。

    另外的产业也走高端路线,但是并不以赚钱为目的,比如高精度机床的生产。现在塞北的机床工业已经很发达了,这些年不顾一切的扩张,机床工业是个龙头,现在已经达到年产机床两万台,出口苏联就有五六千台,是苏联第一大机床来源地。可是有一个问题,大型精密机床,塞北地区无法生产。赵书礼就是要打破这个魔咒,他请来了孔韧担当顾问和研发攻关组长,他不相信中国人有办不到的事情。

    还有电子工厂,除了生产传统的电报机外,还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收音机电话机等民用品,赵书礼希望这能带来大量利润养活那些不赚钱的工业。

    还有制药厂,也是大量引进技术,生产最新的西药,至于中成药的研发,也在计划中。但是要出成果,还是引进现成的来得快。

    另外一个重点是钢铁业,赵氏最早建立的钢铁厂虽然卖掉了,但是赵书礼的号召力,想从哪里挖来一些技术人才简直太容易了。甚至购买钢厂的几年晋商在赵书礼回来后,表示愿意把工厂还给赵家,至于钱他们可以先不要。这种事情赵书礼怎么可能干,传出去名声太坏了。

    他打算重新建立工厂,而且是完全新式的,他倾心于匹兹堡的模式,超大型钢铁厂。他知道钢铁是国家命脉,必须大力发展,一战时期国力的代表是煤炭和钢铁,二战时期煤炭换成了石油,但是钢铁没有换,而且几十年后也不会换。钢铁是一切的基础,军舰,坦克,枪支大炮那样离得开钢铁。

    因此赵氏钢铁厂很快开工了。

    除了这些事业,赵书礼的银行徐新六也还回来了。

    徐新六在赵氏银行上可谓是用心良苦,当年傅清荷玩命似的送钱让他看的都心惊,他担心好好的一个银行会给她折腾没了。于是借口银行账务问题,联合了其他几家银行对赵氏银行实行了托管,直到赵氏银行债务问题解决他们不会归还,甚至都动用了法律来强压傅清荷。

    现在赵书礼回来了,他们主动把银行交还赵氏。

    银行经营的是什么,信用而已。

    而赵书礼就是最大的信用,他回到塞北的消息一公开,塞北的股市应声大涨十个百分点就是明证。因此他一收回赵氏银行,不但没有发生挤兑事件,反而是储蓄额度大规模提高,让徐新六那些银行家十分头痛,感到了汹汹的压力。

    银行加实业在加上商业网络,赵氏产业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全盘盘活了。而且这种模式很显然是一种财阀模式,跟日本的财阀没有两样,赵氏集团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新名字,赵氏财阀。

    外界褒贬不一,但是阻挡不了他席卷中国的势头。

    赵氏的八骏汽车销量不大,但是利润很好,因为走的是高端路线,一辆车可以买到两三万元,还是供不应求。蒋价石、李宗仁等名人赵书礼都送了一辆给他们,这是无形的广告。而八骏公司下属的金刚力士牌卡车也打出了名堂,这是一款载重卡车,跟严裕棠的t型卡车不同,这款卡车完全是为了长途运输设计的。借助塞北高速网络的修建,也是大火大热。

    电话机、收音机这样的产品也开始走入百姓家中,起码城市的中产阶层开始添置这些电子产品,而赵书礼的名字这时候在塞北的号召力不亚于乔布斯,因此这是大家采购的首选,别说上海的粗制滥造产品了,就是洋货也竞争不过。

    两年后,赵氏实业持续扩张,从冶金、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后,开始大规模对化工领域进行投资了。

    赵书礼涉足化工已经是很早的事情了,当时是跟高星桥、范旭东合资成立的永华联合化工公司。公司一成立就立足于大而全,从各种化工原料的生产到炸药化肥无一不生产。地址分别在鄂尔朵斯煤化工工业园区与星桥煤化工企业比邻而居,在二连盐池则建在永利公司的永利镇上。高星桥的煤化工工厂给两家公司提供原料,而两家公司则给高星桥提供氨来生产炸药。同时三家企业共享技术,而且共同出资在国外收购技术专利,先进设备。诚然永利公司自己对研发很重视,可是这也是逼出来的,他们没有足够
>>>点击查看《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