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都市小说 > 匡政之路 > 匡政之路目录 >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二百零九章 新职位新责任(一)(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匡政之路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二百零九章 新职位新责任(一)(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小說罓∷

    第二百零九章新职位新责任(一)

    苏望坐在县政fǔ办公室里翻阅着渠江县相关企业和各乡镇的经济情况。.书mí群2宣传委员佟中志、副镇长杜远驰、副镇长叶育红、镇长助理杜德胜虽然此前在工作上都很配合,苏望对他们的为人和能力也都认同,但是由于资历和刚提拔没多久,只能先保持原位了。

    苏望唯一比较关注的是镇纪委书记刘宇生,他从苏望到富江镇之后,几经挣扎和犹豫,最后还是坚定不已地投入到苏望麾下,与原富江镇派出所所长宋红阳(现在由马文斌补上)、镇财政所所长路建设、镇党政办主任曾伟亮被合称为苏望麾下的“四大金刚”。

    苏望通过蔡浩的渠道了解过,刘宇生跟县纪委书记赵信的关系非常不错,甚至赵信对刘宇生有过“知遇之恩”。苏望正在盘算着,跟赵信好好沟通一下,看是不是把刘宇生调到县纪委来,先进县纪委常委,担任县监察局副局长,级别调整到正科级。经过一段时间接触,苏望发现赵信是一个值得接触的盟友,他希望通过一些机会把两人的关系拉近一些。

    如果能够将刘宇生调到县里,苏望计划让蔡浩兼任镇纪委书记,空出一个镇党委委员的名额来,然后让镇政fǔ一个副镇长补上去。人选苏望几经思考初步定为副镇长杜远驰,因为他资历够了,平时工作时也表现出很负责任的态度。苏望的观点很明确,手下的干部有能力、有责任心最好,能力不强但有责任心也可以,可是如果没有责任心,就算能力再强也不行。而且很明显他是走陈爱国这条线上来的,提拔他对拉拢陈爱国也有益处。

    至于叶育红,这位很有能力,完全撑起富江镇农业工作的副镇长毕竟资历还浅了些,而且刚刚才从技术方面转到仕途没多久,还需要再历练一段,贸然把他推上镇党委委员位置,弊大于利。

    而对于曾伟亮,苏望还希望他再磨练一段时间。因为苏望觉得他外圆内方、执行力强这两点做得还不错,只是有些事情在度上的把握还欠缺老练。如果能够历练好,苏望希望能将曾伟亮安在县政fǔ办任副主任,他也希望有个心腹之人帮他看住这一块。

    现在的苏望在认真地翻阅着渠江县境内大小企业和各乡镇经济情况的材料。排在前列的是渠江造船厂和渠江纺织厂,这两家当年郎州地区的明星企业,渠江县的骄傲在大环境下半死不活地过着。哦,渠江造船厂还稍微好些,富江镇砸了上百万元造客船,让它的日子好过了一些。渠江纺织厂则是十口气出了九口气,只剩一口气了。

    不过幸好这两个大难题暂时不用苏望去cào心,因为它们都是市属大企业,而且一个是副处级单位,一个是正处级单位,自然有人去管它们。如果苏望好意去关心一下,说不定还会被人说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过苏望知道,随着经济发展,国企改革推进,市里早晚负担不起这种重包袱,最后还是会甩给地方去处理,到时候渠江县得tǐng身而出了。不过现在为时还早,苏望只是了解一下情况,材料翻过去也就算了。

    剩下来是县化féi厂,范海阳的岳父林余天是该厂的副厂长,苏望跟范海阳和林余天深谈过一次,觉得这家厂子表面上看还吊着一口气,实际上已经是积疴难医了,除了破产之外估计没有太多mén路。苏望现在想的是如何解决好厂里数百号工人的去处问题,如果不处理好,可能是一个**烦。

    苏望想了想,觉得富江镇准备扩大的yào材加工厂和正在兴建的罐头果汁厂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工人的工作问题。富江镇城镇人口不多,不过一万多点,但是已经被客运公司、维修厂、扩建的农贸市场、正式营业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改建的步行一条街、富江火车站、中巴运输、货运运输等行业消化地七七八八了。因为此前富江镇原本就没有什么厂矿企业,城镇居民必须想办法想活自己。加上苏望主政富江镇以来,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富江镇居民发现很容易挣到钱了,纷纷经营起自己的生意来了。

    而乡村居民则大部分加入到种植联合公司和yào材种植以及其它特sè农业经济,所以yào材加工厂和罐头果汁厂这种工厂反而在富江镇遇到了“冷落”。部分一时没有找到mén路的富江镇年轻人宁愿参加富江镇政fǔ开办的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班,在镇政fǔ的组织下去沿海地区打工挣更多的钱。所以这两个厂应该可以消化很大一部分渠江县化féi厂已经处在中年的下岗工人们。

    苏望把思路写在渠江县化féi厂资料的一角,继续翻看下面的介绍。

    渠江县饲料厂和农机厂目前情况也不大好,渠江县境内多山,农业比起义陵、五方等县要差很多,可耕种农田也少很多。所以饲料厂、农机厂的规模也注定扩大不了,不过幸好这两个厂子也不大,负担也不是很重,可以进行承包或拍卖,变成民营企业。如果换一种经营方式,别的不说,至少可以覆盖渠江县和周边县的部分乡镇,创造一定的效益。这两个厂除了客观条件外,本身僵硬死板的经营方式也是其衰败的重要原因。


>>>点击查看《匡政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