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 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十五章 吴淮(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章节目录 第五十五章 吴淮(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没有意外的话,朱元璋将又多一个孙子。

    可朱元璋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相反的,他甚至觉得,这个孙子来的不是个好时候。

    他脸色凝重的,把一份折子放在旁边。

    朱标推开奉天殿的门,步子走的很轻。即便如此,在空寂的奉天殿内,还是有沉重的脚步声。

    一天之内,他不知道要到奉天殿来多少次。从洪武四年起,朱标就开始帮着处理国事。对大臣们而言,朱标就是另一个皇帝。

    “来了?”朱元璋习惯性的动一下屁股,把身边的位置让给朱标。

    待朱标坐下,朱元璋把自己刚刚放在一边折子递给朱标,“瞧瞧吧,你咋看。咱老了,有些事儿管不动了,还得你来。”

    这是礼部尚书高信的折子,内容也很简单,请复吕氏太子嫔号。

    “儿臣听父皇的。”朱标平静的把折子放在原处。说实话,他的内心并没有什么波澜。复或者不复,都只是朱元璋的一句话而已。

    朱元璋反而是笑了,“嘿,这是你媳妇,你倒是反过来问咱。”

    自打吕氏去了浣衣局,朱允炆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无论是上课还是吃饭睡觉,都是默默不言。而吕氏移出浣衣局,朱允炆就一刻不离,待在吕氏身边。

    到底是自己的儿子,朱标虽然心疼,却也做不得旁的。把手伸进了前朝,即便是朱标,也饶恕不得。

    见朱标有些犹豫的样子,朱元璋不禁起了担忧。

    自己的这个儿子啥都好,就是心太软了。对任何人,都想着以仁义相待。

    殊不知,光靠仁义,是当不好皇帝的。

    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禁握紧茶杯。手掌心的温度,越来越高。厚重的老茧,在杯壁摩擦。

    “常家那丫头,你娘挺喜欢的,咱看着也不错。当初让你娶了吕氏,就是要稳住那帮文官。你要是总这上面这么没主意,那这帮文官,是要骑在你头上的。”

    朱标脑子里还在想着另外一件事,“父皇,您说这本来是咱们的家事,这高信的折子,儿臣怎么觉得,有些逼宫的意思。”

    心软不假,但朱标不傻。

    他当初确实觉得,把吕氏放到浣衣局,有些过重了。

    但朱标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父皇无论怎么处置吕氏,也不该是这帮大臣们来评头论足的。很显然,高信的这个折子,已经有些触碰到了朱标的红线。

    后宫加上朝臣,换作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刺眼的东西。

    “儿臣觉得,就照高信所言,恢复吕氏的太子嫔号。她有了身子,那也不能太过苦了她。若是没个嫔号,怕是那些伺候的人,也不尽心。”

    “高信呢?”

    “赏,赏他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给衔不给权。这高信本是吕本所荐,吕本于高信有知遇之恩。高信为报此恩,帮着吕氏族人,这也无可厚非。”

    “但他想着让父皇您驳回自己旨意,这只能是心有大义,却是不忠。有大义,那就该赏。至于不忠,就看父皇您想怎么罚了。”

    朱元璋愣了片刻,随即拍手叫好,“瞧瞧,瞧瞧,咱标儿说的多好,这不比那些文官狗肚子里的东西要强。”

    恩威并施、欲抑先扬,这些都是帝王之术。

    再是第二份折子。

    “前些日子,咱和李善长、徐达说过,熥儿是咱的嫡孙,你的嫡子。虽说年纪不大,倒也聪慧。咱想着,先给熥儿封个王。”

    “至于以后,那就以后再说。等你自个儿即位了,这皇储选谁,也得你自个儿看。”

    朱标心里苦笑,“父皇,熥儿才五岁。”

    “五岁咋了,你爹咱五岁的时候,就能当家了。帮着地主放牛,全家都指望着咱吃喝呢。”朱元璋心中长叹,“老了,不中用了。”

    将近六十的朱元璋,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流逝。

    尤其是已经不怎么听使唤的双腿,还有耳边时常响起的阵阵的“嗡嗡”声。看东西时,两眼也没前些年那么清晰。

    儿子,自己是满意了。大明朝,也放心交给儿子。

    只是孙子,悉心培养几年的朱雄英没了。这一下子,就让朱元璋彻底没了心气。他开始急着培养孙辈,能及朱标的一半,他就放心了。

    渐渐的,朱元璋的眼睛,又明亮起来。

    “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咱这两个孙子。他们中,没几个是真心实意的,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朱标默默的收起东西,“父皇,您想着给熥儿什么封号。”

    朱元璋眉头皱起,封号也是个问题。

    当年,诸王之首秦王,给了次子朱樉,封地定在了西安。朱樉作为诸王之首,也是九边塞王中地位最高的的,担负着拱卫西北边疆的重任。

    因此,封号为何,也十分的重要。

    “当年小明王封咱为吴王,熥儿是咱的嫡子,那就封吴王如何?”

    “那炆儿呢,您既然要赏高信,炆儿
>>>点击查看《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