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 > 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17章 被动防范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 章节目录 第217章 被动防范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等等,朕好像忘了什么?

    朱有兼突然感觉自己忽略了什么东东,不禁皱眉沉思,脑子如四核般飞速运转,努力回想自己曾经

    看过的一些明史记载资料。

    特么的,谁说穿越了就一定有未下先知的牛逼本事的?前提是你得了解熟悉那个朝代的历史,重要

    人物重要事件什么的,哟,早知道会穿越,就多了看一下崇祯年间的所有重要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了,现在想破脑袋都想不起来了吧?

    吴三桂真的是为了陈圆圆才献关降清的?

    朱有兼紧皱眉头,他好像看过一些历史资料,吴三桂好像是打算投降李自成,后因家财被李自成没

    收,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才促使他下定决心降清的。

    他猛一拍额头,特么的记起来了,史料记载,发生的几件事情,才促使吴三桂降清。

    崇祯十六年正月,吴三桂给已经投降清军的舅舅祖大寿,言语中已经给自己留下了降清的后路。

    春天,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军,吴三桂行军迟缓,抵达京师时,

    清军已经退走,崇祯皇帝对他仍然十分器重,赐尚方剑。

    九月,清军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失陷,吴三桂镇守的宁

    远,成了山海关外的一座孤城,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

    崇祯十七年初,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关卫京,从宁远入

    山海关,二百里的路程,吴三桂走了整整十一天。

    等到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吴三桂才到达丰润一带,犹豫观望,停滞不前。

    李自成命诸将写书信招降吴三桂,又命其父吴襄写书劝降,另派人带白银四万两稿赏吴三桂,吴三

    桂才决定归降大顺。

    但李自成的部下抢了吴家的财产,大将刘宗敏抢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这才勃然大怒,

    献关降清。

    也就是说,吴三桂并不怎么靠谱?

    朱有兼的眉头皱得更紧,但他仔细思索了好一阵,然后发出一声叹息,满脸无奈地摇了摇头,内有

    东林党折腾,外有李自成张献忠捣乱,他现在真的是鞭长莫及啊。

    再者,吴三桂镇守宁远,死死地把清军挡在关外,如果他没有公开降清的话,单这份功劳,就让人

    肃然起敬。

    朱有兼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把吴不为、宋献策、顾君明三大军师请来商议,他把这事当成了一个假

    设。

    “这是真的?”

    “怎么可能?”

    “山海关危矣。”

    听完朱有兼讲述的假设,三人反应不一,宋献策和顾君明相信了朱有兼的假设,因为他之前的一些

    假设,最后都验证了,两人对他的假设都几乎为盲目的相信了。

    吴不为则认为不可能,他的理由是吴襄吴三桂父子镇守宁远多年,死在他们父子手下的清兵很多,

    清人对他们父子恨之入骨,只恨不得把他们父子剁碎了喂狗,怎么可能接受他们父子的投降?

    “皇太极是不世枭雄。"朱有兼淡然道,这句话也等于是推翻了吴不为的理由。

    不怪吴不为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一般的常理,但皇太极却是个大牛人,为了他的皇图霸业,能忍别

    人之不能忍,吴三桂降清后获封平西王,镇守云南。

    “臣想得太简单了。"吴不为脸色微变,这事,他确实想得有点简单了,忽略了人性野心等一些东

    西,从而影响了他的判断。

    朱有兼淡然一笑,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根本不需要花费一番口舌去专门解释,一句简单的话就

    能听懂。

    四人根据这个假设,设想了种种可能,但最后都否决了,因为吴三桂现在还没有降清,没法动他,

    否则后果十分严重。

    商议的最后结果,只能动防范了。
>>>点击查看《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