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破局 > 破局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1章 竞争对手(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破局 章节目录 第11章 竞争对手(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龚学庆和张昭才一样,都是滨海市土生土长的干部。

    从二十三岁开始参加工作,龚学庆在滨海市整整干了二十五年。

    这二十五年,龚学庆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学校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副镇长、镇长、镇委副书记、镇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副县长、常委副县长、市委组织部干部处处长、县长、县委书记、市长助理、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市委秘书长、市委宣传部部长、一步步做到市委副书记。

    而且,公、检、法,工、青、妇,党委、政府,几乎所有的部门他都主管过,没有一个地方他不熟悉、不清楚的。

    鉴于如此,他曾经公开扬言,不论是当部门一把手,还是后来当市委副书记,他都是称职的。下面汇报工作,从来都不会有什么人敢瞒着实情给他瞎说八道。只要他沉下脸来往那儿一坐,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只能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因为只要你一开口,他立刻就明白你在想什么,盘算什么,立刻就明白哪些是实情,哪些是假话。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在这儿干了二十五年,一直到四十八出任市委副书记,经他手提拔的干部数不胜数。

    而且,他看待经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些领导干部,就好像是看待自己的晚辈一样。

    即使是到了今天,那些大大小小的干部,到了他跟前,也不知不觉地就像儿子见了父亲一样。

    再说了,龚学庆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滨海市也都是举足轻重了不起的人物,他大哥龚学忠是中国工商银行滨海支行行长,在金融系统振臂一呼,没有不云起响应的。

    弟弟龚学农,滨海市常林钢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林钢铁集团是滨海市最大的国营企业,一年光给滨海市财政上交的利税就达到几十亿元人民币。

    作为滨海市为数不多的纳税大户之一,龚学农很早就被推选为滨海市政协委员,而且在上届政协常委换届的时候,又被推选为市政协常委、政协副主席,要不是因为龚学庆是市委常委以及近亲避嫌的缘故,龚学农很可能被增选为市委常委,由此可见其在滨海市的影响和地位。

    除了龚学庆三兄弟,龚氏家族的后人中不少人也都在滨海市占据着要职。

    龚学庆的儿子在滨海市经济开发区任党委书记,儿媳妇在滨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处做主任,女儿在滨海市下辖县岭西县城关镇做党委书记,女婿是岭西县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不仅这这些直系亲属,还有很很多多的血缘亲属,比如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这些亲属都分布在滨海市的不同岗位上……

    当然了,这也只能算是一条明线,围着这一条线,还有其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嫂嫂、妗子、姑姑、姨姨,还有那数不清的小姑子小舅小叔子小姨……还有那一溜亲家,还有那一溜亲家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嫂嫂、妗子、姑姑、姨姨……

    这一条线会连着无数条线,当你想把这一条线拽起来时,就会发现龚学庆在滨海市甚至在省里都具有广泛的人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纵观天时、地利和人和,龚学庆都是周黎明最大的竞争对手。

    夏传辉虽然没有龚学庆这样的人脉和实力,而且在所有常委中排名也不是非常靠前,但也不容忽视。

    因为夏传辉在调到滨海市做副市长之前,是省政府主管接待工作的副秘书长,在省政府做副秘书长那阵子,经常陪省委省政府领导跑部进京,不仅深受省里很多领导的喜欢,也与中央的许多领导挂上了勾,建立起深厚的关系,其水有多深,周黎明不得而知。

    早在蔺胜运分析之前,周黎明就在脑子里把所有有资格人选的情况过滤了一遍了,而且也把自己的优劣势与龚学庆和夏传辉两个人做了对比。

    与龚学庆和夏传辉两个人相比,周黎明感觉自己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自己的优势就是自己现在是常务副市长,接任市长之位师出有名,最有说服力。

    再说了,李副省长现在已经是省委副书记、省党群书记,在人事任用上非常有发言权,而且省委高书记对李副书记非常信任,一般情况下,只要李副书记提出的人选,高书记都会接受。

    此外,担任常务副市长以来,他紧密团结在市委书记王高原周围,配合市长张昭才,大刀阔斧地改革,在他主管工作范围内,重点抓了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使滨海这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立交桥东西南北贯通,周围一百多公里的环城高速也全面竣工。海滨机场也扩建成功,成了国内一流的大型机场,可以满足国内几乎所有型号的飞机起降。经济开发区的开发也如火如荼,吸引了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财团、企业进驻。滨海市的经济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连续增长,现在市财政收入已经突破200亿元大关,这是他竞争市长最大的砝码。

    不过,既然蔺胜运也说到了,他就不能不加重视与防备,毕竟一市之长的位置太有诱
>>>点击查看《破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