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末隐相 > 明末隐相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51章 “甲”天下(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末隐相 章节目录 第751章 “甲”天下(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海外镇抚司的明军,主要的盔甲是棉甲。

    这也是大明军队最为普及的一种铠甲,只不过,即使是同样的棉甲,也是有好有坏,有精心制造

    的,也有偷工减料的。

    一件真材实料的棉甲做起来其实并不简单,并不是像普通人想象当中的,士兵们套上一件棉衣就算

    是棉甲了,哪怕是最廉价的铠甲,其制作成本和工序,也不是普通的衣物可以比拟的。

    首先,要用大约七八斤的棉花,缝进布里,做成夹袄样式,然后用重物碾平,直到夹袄里的棉花再

    也不会有任何膨胀,这个时候再晒干,就成了一件棉甲的坯子了。

    然后就是对棉甲的坯子的加工,比如在胸前腹部位置缝进去金属铁片,在外面用铜钉固定住铁片,

    最后配上几乎同样制作而成的“帽儿盔",这样的话,一套普通的,合格的棉甲,就算是成功制作出来

    了。

    而实际上这样的棉甲在战场上,已经就有了很不错的防护能力了,只要不偷工减料的话,比起不穿

    甲胄的军队,配备棉甲的军队,战力至少要高个几倍。

    总会有人疑惑,经常听闻在大明,今日这里邪教造反,明日那里流民作乱,动辄聚集十万八万人

    的,但那是朝廷大军一去,基本上这些造反的,作乱的家伙,立刻就土崩瓦解,很少有成气候的。

    官兵们这普遍配置的甲胄,就是一个决定因素,反贼们的刀枪砍在官兵身上,官兵岿然不动,但是

    官兵反手一刀砍在反贼身上,反贼的血肉之躯可顶受不住。

    《大明律·兵律·军政》规定:“凡军人关给衣甲枪刀旗帜一应军器,私下货卖者,杖一百,发边远

    充军……军官军人买者勿论……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囊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一件杖八

    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者亚勿勿,许令纳官。其弓

    箭强刀弩及鱼叉禾叉不在禁限。”

    尤其是甲胄,基本上在民间,藏甲几乎就和谋反是一个意思了。

    所以,反贼们弄点刀枪虽然困难,但是也弄得到,要弄到甲胄,尤其还是几百几千套甚至上万套甲

    胄,那就想都不用想了,藏甲二十副,足够锦衣卫找过来,将你九族全部都弄到菜市口去了。

    海外镇抚司基本上全军配甲,士兵棉甲为主,罩甲,布面甲等等都有装备,军官将领,则是各种山

    文甲,鳞甲各种不同,基本上将领们的甲胄也都是看各自的喜好了,属于私人定制的那一种了。

    但是,海外镇抚司的兵马中,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兵种,那就是重甲兵。

    当初重甲兵的出现,是作为战阵的前阵,抵御遭遇敌方大批骑兵部队的冲锋,从而起到掩护在他们

    身后的火铳兵的火力输出的作用。

    这叫要求铁甲兵的防御力,一定要极强,毕竟以人力对抗马力,若是防御不强悍的,直接被马就撞

    死了,谈什么防御。

    第一批铁甲兵的铁甲,是两百副,每一副接近八十斤,感谢汤若望带来的思路,海外镇抚司的铁甲

    兵的铁甲,有着浓烈的西方风格,基本上除了眼睛那里有一道缝,全身能遮掩的地方,都被厚重的铁片

    遮住了,而就算用来观察铁盔外面情况的这一道缝,在缝隙后面也有铁网,哪怕运气不好,刚刚有箭矢

    射进了这道缝隙,依然不会造成铁甲士兵的致命伤。

    当初在潘家口,孔有德带着穿着这样铁甲的两百明军,和潘家口的鞑虏军队两百人的"死战之局

    ”,就以战果证明了,在这样可以抵御战马突进的重甲面前,普通的士兵,基本上是没有可能打破他们

    的防御的。

    而这样的重甲兵,孤山堡大营里,姚春勇手下各营的兵马当中,多少两百三百,少则一百有余,几

    乎营营都有,其实,不仅仅是他们,海外镇抚司所有的兵马里,但凡配置了火铳兵的,必定配置有这样

    的重甲兵。

    谁叫海外镇抚司不仅仅不缺钱,铁山城也不缺铁呢?

    只是当初江晚的建军思路里,绝对没有想到,他原来用来抵抗骑兵突进的铁甲兵,如今会用在坑道

    中。

    明军这一边的坑道还好一点,至少经过不断的拓宽,并排走三四个人是没问题的,而鞑虏那边的坑

    道就比较尴尬了,两个铁甲兵并排碾压过去的,似乎施展不开,一个铁甲兵的话,两边又有足够让人通

    过的空隙。

    在坑道被打通的那一瞬间,其实双方的士兵,都已经做好了厮杀的准备了,只是尘土飞扬之中,在

    坑道里蓄势待发的鞑虏们,看着从明军那边走出来的一个个铁罐头,一个个顿时就傻眼了。

    长刀短弩飞到
>>>点击查看《明末隐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