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魏春 > 大魏春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六三章(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魏春 章节目录 第五六三章(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枯草黄叶被卷入半空,像断了线的风筝,上下翻飞,倏然远去。

    眼中几乎已不能视物,只听四野间尽是呜呜鬼叫的声音,信幡抽打着旗杆啪啪脆响,就如牧人甩着长鞭。

    无数的细沙碎石被风卷起,像是箭雨一般敲打着车厢。马儿吃痛鸣嘶,不安的刨着蹄。车夫缩在车轮底下死死的牵着缰……

    这一阵大风足足持续了两刻。

    就如暴雨,来的凶猛,退的也急。就似突然被什么东西挡住了一般,风突然就小了。

    但转眼间,天上又漂起了淋漓细雨。和着弥漫在半空中的黄土,等落在人身上就成了泥点子。

    风应该是不会再来了,但不知雨会不会再大。李孝严连忙从车后跳出,大声呼喝着各队驻营、扎帐,清点人数。

    李承志也出了车厢,接过李孝先手中油伞,站在车辕上四处打量。

    还好,只听声音就知道,民户虽惊却不乱,至少并未伤到人,也无人遗落,不然早就哭起来了。

    幸亏李孝严见机的早,若再迟上半刻,未赶在大风来临之前进入牧寨,便是风吹不死人,也定会有马被吹惊。

    这等天气,若迷失在野外,就只有等死。

    果真是天危难测啊!

    李承志感慨着,又跳下马车,往牧场深处走去。

    李孝先只是一个眼神,百骑甲士便悄无声息的围了过来。皆未骑马,只是牵马跟在李承志身后。

    对于这种沙尘天气,最有效的就是下雨。也就片刻,雨滴便渐渐的由浊变清,能见度也高了起来。

    看着一座连着一座,虽简陋低矮,却绵延不见天际的圈墙,并圈在其中,不时抖动雨水的牛、羊、马、骆驼等,李承志不由的高兴起来。

    这就是足有百里宽广的河西马场,因山丹在汉时为汉阳县,所以又称汉阳马场。

    自汉武帝起,这里便专为皇家养马,随着朝代更替,时盛时哀。

    至元魏太武帝收复河西之后,马场时值巅峰之际,养马近有百万,年供战马近十万匹。

    后元宏迁都洛阳,令太仆卿宇文福予京城之畔重建马场。河西予约九成马匹被迁到河南,汉阳马场才逐渐哀落。

    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便是已不被朝廷所重视,但汉阳马场依旧养马十余万匹,年可驯供战马上万,骆驼两千余。

    所以只要李承志愿意,每年都可练出四五千骑兵,或上上万马上步兵。

    但这只是其次,因为只是李松从杜仑部抢来的战马,都足够他训装三到五万骑兵。

    如今河西马场牧户才只千余,四季换牧之地加起来还不足汉阳马场的十分之一,却已牧养牛羊百万余。若是汉阳草原尽复收归,再迁来足够的牧户,岂不是可牧牛羊近千万,

    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都及不上吃饱肚子大。所以现阶段最让李承志看重的,是这宽广足有五六百里,足可养活数十万子弟的汉阳大草原。

    但困难也不是没有。

    如今的汉阳草原虽属魏境,但足有过半已被吐谷浑侵占,要想收回,肯定是要打几仗的。

    而且必要等到朝廷与高肇打的不可开交,甚至关中已生乱相,无瑕顾及河西之时,趁机占了张掖与武威两郡之后,才能着手筹划。

    不然只是近千里长的补给线,就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李承志不急不徐的沿着几座圏栏看了看。经过一冬,牲畜大都有些掉膘,不过只是毛色不太鲜亮,并非瘦骨嶙峋。

    再看牧户,虽有些脏乱,但面色红爽,体格健壮,穿戴整齐,并不似缺衣少食的模样。

    只此两点,便知宇文元庆这个典牧都尉还是很称职的。

    李承志不由自主的转起了脑筋:与其任人唯亲,派一群生手来管理马场,倒不如遣一二心腹,再想办法收服宇文元庆,令其佐助?

    但其父为九卿之一,兼中护军的宇文福,这是标准的官二代。怕是画再大的饼,许再多的利益也不能令其归心。

    所以很难让宇文元庆尽心尽力,还要防备其逃脱,不能让他跑到洛阳告发。

    有点难,但事在人为,并非没有办法……

    心中转着念头,听到马蹄疾驰,李承志下意识的转过了头。

    是李聪,好似有事秉报,正与李孝先低声说着话。

    看李承南停下脚步,二人快步走来,李聪附在李承志耳边低声说道:“郎君,四叔来了!”

    李松?

    他怎么知道自己已到了马场,还来的这般及时?

    稍一转念,李承志就猜到了原因。

    虎死雄风在,若非自己下令,谁敢扣押李松派出的探马?

    莫说李孝严,便是李亮都不行。

    如此,李松自然猜到自己定然在李孝严的营中。

    “何时到的?”

    “就两刻前!”

    两刻前,应该是大风稍歇,刚刚起雨之时
>>>点击查看《大魏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