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魏春 > 大魏春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三五章 人嫌狗憎(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魏春 章节目录 第五三五章 人嫌狗憎(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如今是八月,白日里依旧酷热,但天色渐晚,临近黄昏之时,就明显的感觉到比起仲夏之时,气候已凉了许多。

    殿中撤了尚扇的宫女,众佳丽也不再穿若隐若现的纱裙,大都添了宫衣。

    早就薰过柏香,还添了点硫黄,故而并无蚊蝇烦挠,殿中甚是清静。

    但高英却紧皱着眉头,看起了心情很是沉重,还带着些失望。

    她翻了翻案上的邸报,沉声问道:“如此说来,夏州明郡的火油已被李承志采竭一空?”

    “确实如此!”

    元晖拱手应道,“暗卫(元魏朝廷秘探,又称绣衣使,类明朝锦衣卫)扮做途径北镇的商贾,在湖边藏了足足一月。只集得杂油数瓮。八百里加急带回京后,便交由任城王殿下。”

    元澄叹了一口气,接着回道:“元领军交予臣后,臣便按太后交待,逐步熬炼,最终只得清油三升(十升一斗,一升约一斤),可制天雷三枚!”

    元嘉迫不及待道:“有无试过,威效如何?”

    “与六月予华林园中试演时一般无二,钢珠如雨般激射而出,待尘烟落尽,分许厚的铁甲已是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已过了两日,但一想起血精肉糊,活生生的一个人眨眼间便支离破碎,元澄就不寒而栗,“因仓猝行事,过于疏忽,试制天雷之中误炸过一次,臣的四名亲卫当场毙命,无一全尸……”

    “是哪里出了差错?”元嘉又问道。

    元澄摇了摇头:“许是将油温的太热,许是晃的太急,也许是见了明火……等我闻讯赶至,好好的一座石屋已被炸的四分五裂,其内一片狼籍,更无一个活口,故而已无法得知。”

    其实元澄心知肚明:每一道步骤,都是一丝不苟的按照李承志给的秘方执行的。所以这一次误炸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更何况,李承志早已在秘方中说的清清楚楚:稍有不慎,便是十死无生,一把灰烬。

    这次还算好的,至少没烧起来。

    元嘉不由的松了一口气:“如此说来,李承志这秘方倒是没掺假。也更未瞒混:此油得之不易,便是他,也才制雷两千余……”

    “便是未掺假,又有何用?”

    高英重重的案上拍了一掌,面寒如霜:“一月才只得油三升,制雷才只三枚,一年也才是三十余。而李承志只是予清安一役,便用了足有上千枚。

    如此一来,岂不是要等三十年,才能将此物用于战事,而且只多一次,便能消耗殆尽?”

    元澄等人默然垂首。

    不怪太后恼怒。

    为了此物,高英就如自断一臂,不惜与李承志生隙。而元嘉更是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拼着落个身后骂名,才逼的李承志交出秘方。

    但到手之后才知,竟是如鸡肋一般的无用之物?

    还不如当时装做一概不知,至少不用逼的李承志心如死灰,与朝廷离心离德,如今更是像闲云野鹤般置身事外。

    可知此时的太后何等懊悔。

    但事已至此,便是肠子悔青又有何用?

    高英咬着牙,定了定心神:“此物既然现世已近千年。孤不信这天下之大,就独有金明郡才有?是以应遣使尽快寻访……

    如此国之利器,关乎我朝百年荣辱,乃至千秋大业,是以望郡公万莫懈怠……”

    元晖深深往下一拜:“臣遵旨!”

    高英稍一沉吟,又看着元澄与元嘉:“朝中搏学广闻之士众多,饱读诗书之辈更是数不胜数。故而应予各司降诏,着重询问……”

    李承志说是从书上看来的,你就真当他是从书上看来的?

    不然他会制冰、会冶铁、会锻甲、会造雷,但为何别人就不会?

    心中腹诽,元澄还是恭恭敬敬的应道:“若论山川物志、地理堪舆,举朝无出郦道元其右者。如今他任御史中丞,就在京中,不如臣稍生就将他召来,详劝过问?”

    “可!”

    高英点了点头,依旧直戳戳的盯着元澄。

    这等老狐狸,都快要修炼成精了,哪能不知太后此为何意?

    这分明就是让她想办法,再从李承志嘴里套套话。

    但问题是,那也是个小狐狸,而且头不是一般的硬。如今对朝廷更是一肚子怨气,即便将刀架在他脖子上,怕是也问不出半句实话。

    思忖少许,元澄又叹了一口气:“解铃还需系铃人,自是该寻李国公问问才是。但如今不论是臣,还是广阳王等,皆与他几近水火势,若冒然相询,反倒会画蛇添足。故而臣呈请太后,可否择一契友故戚,登门拜访?”

    泾州李氏就只两支,哪还有什么故戚?

    而如今李承志还未大婚,所谓姻亲皆做不得数。故而也就只能择一深交之辈。

    而且份量低了都不行,必须是那种但凡上门,李承志就得倒履相迎,不能拒之门外,更不能三言两语就糊弄出来。

    稍
>>>点击查看《大魏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