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诸道九论 > 诸道九论目录 > 章节目录 九十四章 红尘炼狱言是非 佛本为道度众生(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诸道九论 章节目录 九十四章 红尘炼狱言是非 佛本为道度众生(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你.....”那唤作老何的富商指着佛者,刚要说些什么,那蓝衣男子摆手示意,老何便退了下去,不再多言。

    男子一笑:“小师父不贪,叶某敬佩。不过叶某出手之物,绝无收回之理。小师父若是嫌多,便把这银子分给那些贫苦之人便是!”

    佛者听罢言道:“阿弥陀佛,施主大智慧,小僧便不曾想到此节,定当如此!”

    那老何又蹭上前来,小声言道:“叶兄,这小和尚若是把银子分了,这功德算是叶兄的,还是小和尚的!?”

    那男子不言,只是哈哈一笑,抬步便走,老何跟着一同而去。

    “施主且慢!”那佛者又是一语,二人停住,老何问到:“怎么?小和尚,银子也给了,你还有何事?”

    佛者一笑:“自然不是,这位施主此番功德无量,小僧斗胆请问施主姓名,也好日夜为施主祈福,保佑施主福缘安乐。”

    男子点首:“叶某虽不求什么祈福,但既是小师父问到,自当回应。叶某单名一个庸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阿弥陀佛,施主言重了!”佛者言道;

    叶庸又想了一下,说道:“叶某有一好友,便住在前方的清河镇内。近日忽闻好友仙逝,深感悲哀,五内难服,特去祭拜。若是叶某真的尚有些许功德,也不求什么自身安乐,便请小师父为好友超度,愿他早生极乐便是!告辞!”

    佛者言道:“阿弥陀佛!叶施主高义!小僧记住了!”

    叶庸言毕,头也不回的走到一树下,这树下拴着两匹白马,骑上一匹驾马而行。

    这时老何站在原地,踌躇片刻,忽然从怀也掏出一块大银,看了一眼想了想,又放了回去。然后在怀中摸索片刻,又掏出一块较小的银子,放入佛者的木钵中。言道:“这块银子,小和尚你也帮我分给那些穷苦之人吧。我叫何文地,小师父不用保我什么安乐,保佑我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便是。”

    那佛者一笑:“何施主为人真诚实在,小僧记下了!”

    何文地扔了银子便走,忽然看见公孙俊冲:感觉好似相识,却一时记不起来。看罢两眼,便上马而行,去追叶庸:“叶兄,等我一等。叶兄,我们再谈谈那批丝绸古物......”片刻无了踪迹;

    公孙俊冲问唐思遥:“那人也不曾说自己仙逝好友之姓名,这位小师父又如何能帮他好友超度!?”

    “心之所向,意之所在,佛门超度天下众生,从不拘泥于某一个人身上。叶施主挂念好友之心意至诚,小僧已有感悟。”不知何时,那佛者已走到二人近前言道;

    唐思遥先向佛者施了一礼:“大师安好!”

    公孙俊冲见了也跟着施礼,问道:“唐姑娘,你可认识这位小师父?”

    唐思遥点首:“这位大师唤作阿陀罗,与你方才讲的释摩尼、舍利曼两位大师皆属佛教同修。”此刻她也记起眼前佛者是何许人也。

    这佛者正是从六朝山入凡尘的阿陀罗,本来他向来少言,但踏入红尘后只能入乡随俗,已无最初之孤高。

    公孙俊冲连忙再次施礼:“在下公孙俊冲,眼拙不曾认得佛门高僧,还望不怪!”

    阿陀罗道了一声‘阿弥陀佛’言道:“施主客气了!”

    唐思遥又问:“听闻大师向来深居六朝山中,不知何事能让大师脚踏红尘之地!?”阿陀罗没有说出六朝山上丢失‘半壁江山铙’一事,只道一句:“随缘入世!”

    唐思遥听了,便不再追问此节,话锋一转:“平日无缘一见大师之面,今日难得一见,正有疑问希望大师解惑。”

    阿陀罗摇首:“唐施主切莫再言什么‘大师’二字,小僧受不起。小僧智浅,但若知晓施主只问,必当全力解答!”

    唐思嗯了一声:“自幼便听人常言因果轮回之事,俗世之人更信善恶有报,本应是自然之理。但闻大师方才所言,好似善恶之行未必其果,难不成‘善有善报’乃一虚言?”

    阿陀罗摇首言道:“善行有善报,此言不虚!”

    唐思遥问言:“方才那位叶施主所言的‘善行未必有善报’是说错了!?”

    阿陀罗一笑:“也无有说错!”

    这时公孙俊冲和唐思遥互望一眼,只觉得阿陀罗所言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公孙俊冲施礼:“在下智浅,还望大师解惑此节。”

    阿陀罗言道:“阿弥陀佛,人做一善行,必生一善果相报,此乃‘善有善报’之理。但这善果却未必报于最初行善之人身上,又可谓‘善行未必有善报’了。”

    公孙俊冲听个半懂,唐思遥大致听了明白。

    阿陀罗又举例言道:“就好比今日这位公孙施主行了一善事,其善果未必回报在公孙施主身上。有可能回报在唐施主身上,也可能回报在这世间任何一人身上,当然,也可能回报于公孙施主本身。”

    二人皆是初闻此论,各自吃惊。

    唐思遥连忙问道:“如大师这般说来,这善报,甚至有可能回报在一个十恶不赦之人
>>>点击查看《诸道九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