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求生手册 > 三国求生手册目录 > 章节目录 第90章 “从心”所欲(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三国求生手册 章节目录 第90章 “从心”所欲(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国求生手册 妙笔阁()”

    原本在白马城下两战两捷,成功逆袭的颜良心情十分舒畅,但却因为逢纪的这一封书信又让他患得患失起来,尤其是郭图那个恶毒的类比,让颜良每每想来都遍体生寒。

    界桥大战时麴义曾立下力挽狂澜扭转了袁绍军团的劣势,其后又多立功勋,那会儿麴义刚刚率军和公孙瓒对峙了一年多,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谁也没想到,袁绍只一则谕令召入府中乱刀杀了,事后安的罪名更是无稽之谈。

    颜良怕袁绍脑袋又一短路,听信了郭图的谗言,会对自己不利。

    比起作战时的多谋善断,颜良此刻心中十分犹豫,他甚至生出了立刻叛投曹操的念头,都有些后悔自己打曹操的时候是不是太用力把曹操打太痛了。

    但主动反水这种事情还是太不靠谱了,弄得不好就会像三姓家奴吕布一样背上万世骂名,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莫要做的好。

    而且自己目前尚未受到太过严重的不公正待遇,想要怂恿部众投敌也没有群情基础,搞不好还会出乱子。

    思来想去,颜良决定还是先小心应对为妙,低调行事,多结善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总体的纲领就一个字,怂!

    颜良反思了一下,他大约可以在两方面着手来改善如今的局面。

    第一点是和袁绍身边的亲信谋臣结好,比如主动找上门来的逢纪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

    虽然从人品和威望上来说沮授更佳,但自己清楚沮授因为南下的策略问题和袁绍起了矛盾,说话已经不如之前那么管用了,反倒是逢纪目前深受重用,和佞幸小人郭图有的一拼。

    第二点是在袁绍面前要把姿态放得更低,宁愿少出风头少立功,总好过多出风头令人嫉恨。

    趁着这路上的一两天时间,颜良故意让队伍放慢进行速度,然后把自己手下的部众重新编练一遍。

    在颜良手下原本掌握了八千士卒,其中有三千多是跟随他多年的直属部众,其余四千多则是此次大战时归到他先锋军名下的部众。

    在白马一役中,先锋军总战损,包括阵亡和重伤的减员一共有两千多,其中一半以上倒是马延所部被击溃造成的。

    颜良把重伤员全部留在了白马养伤,之前他临时招募的役夫屯长陈光被他通过刘延的路子暂署为白马县尉,有陈光的照顾应当无虞。

    虽然先锋军战损了两千多人,但在颜良离开白马的时候,他手里掌握的士卒却比之前的八千更多,达到了一万出头。

    这是因为马延以及鲁军候的溃卒全部被颜良给收拢了起来,以及在追击曹军时候俘虏了五百多人,这些溃卒和俘虏中的少部分分给了苏游补充伤亡,其余都归入了自己名下。

    这在战乱年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败者兵越打越少,胜者兵越打越多,就是这么个道理。

    但这一回颜良决定要低调行事,不让郭图等小人拿兼并部众的缘由来攻讦自己,所以他打算把这部分收拢起来的溃卒当面交还给袁大将军,以示自己并无发展壮大,拥兵自重的私心。

    当然,在交还部众之前,肯定要先料选一遍,挑出其中一部分优质的兵员充实自己的嫡系部队,以补充之前的战损。

    颜良甚至把思维发散开来,想着可以再挑选一部分战俘来搞个献俘仪式,谁让咱袁大将军最好面子工程呐!

    想到献俘,他就想到了一个极佳的人选,毕轨的老爹毕齐毕子礼,堂堂的比二千石典农校尉,虽然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但至少官位上档次,拿得出手啊!

    这段时间里,自己对毕齐、毕轨父子俩可是好的很,不但从俘虏营中把毕齐单独放了出来,让他们全家团聚,衣食供应无有怠慢,除了没有放他们跑路之外,其他的请求尽皆满足。

    让毕氏一家子白吃白喝自己这么就,如今也该是把他们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并且他在这段时间里和毕齐、毕轨父子的闲聊中还得知他们东平毕氏也有人在冀州为官。

    早在董卓之乱时,钜鹿郡任县县长毕瑜就曾经作为袁绍和韩馥的使者往幽州去鼓动大司马刘虞继位,不过被刘虞严词拒绝了。

    毕瑜并无什么高才,但因着较早投附袁绍而屡获升迁,目前做到了博陵郡守的高位,可是实打实的二千石大员。

    从宗谱上算,毕瑜还算是毕齐的从叔、毕轨的从祖。

    颜良很清楚,这个时代的士族把家族利益看得尤其重,对于他们来说家族的存续是第一要务,故而狡兔三窟,两面下注的事情屡见不鲜。

    旁的不提,就说颍川荀氏,在汉末丧乱之时,荀氏子弟各奔东西,荀諶荀友若北投袁绍麾下,荀彧荀文若东入曹操幕中,而荀攸荀公达更是西去长安在董卓把持的朝廷中任职。

    无论是谁笑到最后,这样的安排都可以确保荀氏可以延续昌盛。

    像东平毕氏这样,毕瑜在冀州,毕谌、毕齐在兖州分别就任高官的情况本就司空见惯。

    
>>>点击查看《三国求生手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