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之极品纨绔 > 大宋之极品纨绔目录 > 章节目录 第58章 如他所料(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之极品纨绔 章节目录 第58章 如他所料(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嗯,看来考试结束了。”张为与袁冲名异口同声,两人视线对碰,随即笑了。

    经过这个小插曲,话匣子仿佛一下子打开了。

    “你觉得这次会考谁能夺魁?”袁冲名问道。

    张为摇头道:“这个在下不敢妄言,不过小可看好赵钟庭。”

    “老夫也觉得此人是难得的人才。”袁冲名点头,此人从乞巧节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崛起,每一首词作都是经典,至今他还能吟唱出《鹊桥仙》,实属大才,可这样的人竟然屡试不中。

    念头及此,袁冲名不由得黯然神伤,也怪他管制不严,才导致吏部乌烟瘴气,最终累及自身,说来也是咎由自取。

    “何为人才呢?”张为笑道:“在小可眼中能够能替百姓办实事的是人才,在陛下眼中能臣干吏是人才,不知先生口中的人才指的是什么?”

    袁冲名微微蹙眉,在他眼中自然是诗词歌赋,锦绣文章,可是这样人算是人才吗?

    “小可告辞,大人请慢用。”张为起身拱手辞别。

    “小哥慢走!”袁冲名拱手还礼。

    直到两人远去之后,那名小厮模样的人才小声的道:“大人,此人有些猖狂。”

    “是吗?”袁冲名摆手,正色道:“此人虽身着粗布麻衣,但言谈举止甚是不凡,他说的有一点没错,在陛下眼中能臣干吏才是人才,一语中的,这份眼力,当世含有啊!”

    小厮模样的年轻人眨了眨眼睛,若有所思。

    袁冲名留意到对方提到赵钟庭时,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全然没有其他读书人的崇拜与敬佩,说明此人的身份地位并不低,这样的人却身着普通衣裳,想必是为了掩藏身份。

    临别前称呼他为大人,说明他一早就看出自己的身份,却能镇定自若,这点倒是极为难得。

    鬼师走在张为身侧,惋惜的道:“可惜了那烧鸡,只吃一根鸡腿。”

    “他那么惨了,就当做做好事吧!”张为摇头笑道。

    “堂堂的内阁大臣,你居然说他惨?”鬼师眨眨眼就,难以置信。

    “内阁大臣,处理全国大小事务,怎么会有空郊游饮酒,只有那种有名无实的人,才需要通过游玩排解忧愁。”张为道。

    鬼师点了点头,这家伙收集信息的能力的确有些强啊,自己应该没有在不经意间暴露了点什么吧?

    “那你说的那些是故意的喽。”鬼师突然意识到一些东西,用质询的目光望着张为。

    “眼下朝廷有三件大事困扰陛下,其一,两淮水患。其二,是西南旱灾。其三,便是耶律亲王进京。”张为耸耸肩,悠闲的道:“我随便说说,如果他能够听进去,应该会选择留在汴京处理耶律亲王的外交事件,到时候说不定可以用得着他。”

    “你都说了朝廷有三件大事,你怎么确定他会出面处理耶律亲王这颗烫手山芋?”鬼师更加好奇了。

    “首先,他的年纪太大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力都不足以处理西南旱灾。其次,两淮水患,陛下应该会让赵钟庭去处理,只有耶律亲王才不需要耗费太大心力。”张为无比肯定的道:“这或许是他唯一的机会了。”

    鬼师还是有些不太理解,皱着眉,钻牛角,百思不得解。

    “小子,等等我啊!”鬼师看着张为远去,大叫一声,健步如飞的追了上去。

    永和殿内!

    祝羲之与内阁几位大臣一脸疲倦的将这次的考卷呈道御案上,这次的会考一波三折,也算是大浪淘沙,赛选出最没有水分的一届好苗子,其中表现最亮眼的自然就是赵钟庭了。

    大宋皇帝人逢喜事精神爽,满面红光,南唐使节团原路折返,收了大宋日报这个下金蛋的鸡,为财政注入一剂强心针,撤吏部设置内阁,削减了冗余的大批官员,开源节流。

    若非两淮水患以及女儿的婚事……

    赵光义长叹一声,拿起榜首的试卷,念出上面的一句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首读罢赵光义一阵唏嘘,尤其是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给人一种热血沸腾之感,就像他自己虽然两鬓斑白,依旧有种不服输的情怀,哪怕辽人如野狼般凶残,也要令它像狗一样匍匐在大宋的脚下。

    这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不因年华而放弃心中追求,朕亦如是,这一刻他找到一种知己的感觉,很是喜爱!

    祝羲之拱手道:“赵钟庭才华当世恐怕无人能及,最为难得的是他的策论,所言所思皆是治国之道,有理有据,字字珠玑,我等虽为考官,也无不汗颜啊。”

    有内阁官员也附和道:“是啊,陛下,赵钟庭上次试卷的那首《水调歌头》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说罢,内阁大臣不由自主的吟诵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大宋皇帝赵光义更加觉得
>>>点击查看《大宋之极品纨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