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天子 > 明天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天子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所谓的等等,大多都是没有名目的负担。

    说实话,如果真正进入国家正税的赋税,其实并不算太多,但是就怕那种没名没分的杂项,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但是就是要交的钱。

    周忱名义上加了一项赋税,就是耗米。但是实际上是减了不知道多少没有名目的苛捐杂税。

    周忱为什么会被江南百姓称为青天,朱祁镇也算是明白了。

    王直继续说道:“平米之法,正税在官,加耗在民,可谓官民两便。”

    朱祁镇微微一皱眉,说道:“等等,你说加耗在民,这济农仓是谁主持的?”

    王直说道:“是地方官负责。”

    朱祁镇心中不知道再想些什么,微微愣神片刻,说道:“先生继续说折纳吧。”

    王直说道:“折纳之事,其实并不是周忱开创的,只是周忱手中才大规模推行,在太祖的时候,就有赋税折银,但是总体来说,数量不多。”

    “但是江南米粮本意是供应京师百官俸禄,但是迁都之后,将米粮从江南运到京师,粮食消耗太多了,这才推行折银之法,将官田米粮折成现银,送往京师,如此一来,百姓负担就降低多了。而京师百官俸禄,也可以直接用银了。”

    “而且周忱在江南所推行的,也比仅仅是折银,也有折布,可以让百姓少交钱粮,便于运输,公私两便,特别是在松江,松江布甲天下。各种折纳之中,百姓所折的米价,总是比当地米价要高一点。如此百姓就轻松多了。”

    朱祁镇起身踱步,喃喃的说道:“平米,折纳。”

    这四个字,让朱祁镇想了很多。

    将一切赋税折银,这是什么?是一条鞭法。

    免除力役,交纳钱粮,这是什么?这是摊丁入亩。

    这都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财政政策,甚至要写在历史教科书之中的,但是而今看来,周忱的所做所为都有了苗头。

    不管是因为周忱到底是怎么想的。朱祁镇对周忱的看法,已经完全不同了。他心中暗道:“却不知道周忱是不是朕的王安石?”

    王直说道:“陛下,臣刚刚说过周忱名声不好,陛下大概以为周大人得罪豪强了?但是如果单单是如此,臣也不会在陛下面前出此言。”

    朱祁镇说道:“这周忱却是做了什么事情,让先生如此看不惯?”
>>>点击查看《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