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天子 > 明天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天子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

    杨士奇说道:“江南重赋问题,也是争论好一阵子了,况钟与周忱两人争论不休,老臣一时间也难以决断。”

    “不过,朝廷粮饷大半都来自江南,江南一乱,则天下动摇,况钟与周忱两人的操守,老臣是信的过的,只是地方事务想来复杂之极,老臣也老了,这一件事情,只能让陛下圣裁了。”

    “如果况钟与周忱,真合不来,自然要有一人调离江南。两人都是人才,还希望陛下保全之。”

    朱祁镇说道:“朕听过这两人。”

    况钟与周忱都是大明一等一的良吏。名声在外,在外面的地方官之中,两人治行不下于于谦。

    朱祁镇自然是留心的。

    只是他没有听过两人闹矛盾了,一时间无数疑惑心中冒出来。

    正如杨士奇所言,两人的操守朱祁镇也是新的过的,况钟作为杭州知府,几次离任,都被百姓上京联名挽留。

    官声很好。周忱也不错,所过之处,都有好名声。

    他们两人在百姓心中都是好官。

    只是好官与好官之间,也是会有矛盾的,他们主要矛盾就在于江南重赋的处理办法。

    如何处理江南重赋,朝廷到地方意见差不多一致,就是减免一些。

    但是怎么减免,减免谁的,不减免谁的?

    这就要闹出问题来的。

    关系别人的钱,自然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关于自己的钱,一分钱也要争得清清楚楚的。

    朱祁镇疑心,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是因为这个。

    “陛下,前些年下令,将黄册搬到京师来在,在三海子之中,寻一岛屿,如后湖例存放,臣已经下令安排了。”杨士奇说道:“只是有些事情,臣不敢隐瞒陛下,黄册之数,除却洪武永乐前期之外,其余的都不作数。大多是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删删减减而成。”

    “什么?”朱祁镇大吃一惊。

    朱祁镇对这情况并非不知道。

    毕竟这样几乎是公开的秘密,锦衣卫不敢不告诉朱祁镇。

    但是朱祁镇不知道杨士奇为什么这样说。

    杨士奇说道:“老臣七十有五,即便而今立即死了,也够了,在这样大事之上,臣不敢隐瞒陛下的。”

    朱祁镇说道:“因何如此?”

    杨士奇说道:“无他,人手不够。”

    “朝廷十年一编黄册,但是编一次黄册需要多大工程,几乎要寻访天下所有的百姓,一一过问,但是各地县衙之中有多少人?”

    “收税之事,委任粮长,一个县衙有编制的三百人就算多了,但是有些大县有十几万人之多。”

    “这些人想要将这事情给办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太祖年间,编黄册之事,还多派国子监学子,而今国子监大不如前了。”

    朱祁镇心中暗道:“未必是这个原因。”

    有些事情开国的时候能做,后来就不能做的事情,朱祁镇也见多了,自然明白,杨士奇所言未必全部正确。

    但是朱祁镇不下严令,加派人手,这编黄册是事情,就是水中花,井中月一般,却是一定的。

    黄册太重要了。

    可以说,国家征税的基础,就在这黄册之上。

    一切财政收入的源泉所在。

    黄册有误,不知道多少该给国家的钱,被私人纳入腰包之中了。

    朱祁镇心中一动暗道:“对了,定额。”

    他又将这一件事情给忘记了。

    太祖皇帝为了防止后世子孙横征暴敛,早已将各地方面税额给固定了,大明洪武年间最好的年景,收入粮食三千多万石。

    但是太祖皇帝担心,这样的好年景不是年年有的,所以规定了每年赋税二千四百万石。各地户口数量其实与赋税之间,已经脱钩了。

    这或许也是大明黄册数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不过即便如此,黄册还是很重要的,最少徭役之事,就是要按黄册上来的。

    太祖皇帝为了均徭役才建立黄册,百姓十年轮一次徭役。

    但是黄册有误。

    岂不是有些人不用服徭役,有些人要多次服徭役。

    朱祁镇还没有接受这个问题,杨士奇又说道:“陛下欲将顺天府衙役世袭制度改掉,臣以为善之善也,只是于谦在北京征房课,下面很多京官都怨声载道,朝廷俸禄本来就不多,还多以宝钞代之。”

    “京城居大不易,于谦又征收房课,京官处境更加难熬了。”

    朱祁镇此刻也算明白一件事情了。

    杨士奇并不是想用难题压垮朱祁镇,而是向朱祁镇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治天下需要用文臣。

    朱祁镇之前,一直纠结于杨士奇抛出来的这些问题。没有抓住杨士奇的言外之意,杨士奇也只好一直说。

    反正那国的政府没有一点问题。

    杨
>>>点击查看《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