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日月永在 > 日月永在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五十五章:欢迎你,蒸汽!(五)(第3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日月永在 章节目录 第四百五十五章:欢迎你,蒸汽!(五)(第3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番来山西,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蒸汽机,不过顺道看看山西的情况也是应有的事。

    山西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是没的说,毕竟大量的煤矿开采为山西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朝廷的财政法案这些年一直秉持着中央国库和地方七三分账的态度。

    地方留三成用来搞发展、搞建设和给付地方各级衙门官员的额外津贴。

    当然这个补贴的数字是按着品轶和职务有一个区间浮动的定数,不能说一个七品的县令,你伸手就划过去几百几千两补贴银,用这种方法来变相腐败,那是把脑袋伸进鬼头刀下。

    等到队伍直抵布政使司衙门落跸,朱允炆才走下车厢,在一众山西文武官员两列队伍的恭候下,迈步走进宽敞大气的山西布政。

    黄福守在朱允炆的侧后,亦步亦趋的跟随并作着干练利落的汇报:“截止去年,山西有户一百五十三万七千余,口五百四十二万人。

    税收上,山西推行了以工减赋政策,每户如有一丁参与除耕种外的其他生产任务,则本家三十税一的田赋免除,亏额由布政使司承担,鼓励百姓逐步习惯脱离传统生产和生产多样化。”

    以工减赋政策是上一任布政使丁景福的政绩,不过前者早早就提拔进了中枢,倒算是让黄福这位后来者捡了个桃子。

    朱允炆不时颔首,但走进府衙的正堂后还是抬手:“具体的数据成绩,你们山西跟内阁汇报就好了,朕此来不是听这些的,朕来,还是想看看学堂方面关于教育这一块的建设。”

    问及教育,黄福也是准备妥当,字字句句,条理清晰的进行汇报。

    关于教育这一块,在前两年颁行的重要国策指示中,就有一条是关于大力推广教育、建设学堂的。

    当时初步议定的即五年内完成一千所学堂,这其中涵盖了童学、少学和青学。

    并且要求每个省尽力能够在省城建造一所对标翰林院的大学。

    如果师资力量不够就暂缓,等待中央拨配,几年过去,除了南京建了一所南京大学之外,就只有江西南昌的江西大学、杭州的浙江大学、济南的山东大学三所地方大学。

    其他地方都无力承建独立的大学。

    教材倒是不缺,主要缺教师。

    内阁已经开始着手从翰林院选拔一批年轻的翰林郎来进行培训,好下派各省进行支教。

    尽管这对于这些翰林郎来说有些残忍。

    能进入翰林院的都是各省省考的头十名,然后参加国考通过的精英,是中央储备的梯队人才,眼下没办法,只能拿来充教资。

    吏部给的政策就是干五年,等在地方带出一批合格的教师后就调回南京,优先安排岗位和每年吏察后优先考虑提拔。

    山西有钱不假,但是教育力量那就更落后了,这年头的山西实在是出不来在学术这一领域顶级的大牛。

    早些年是边塞忙着打仗,好容易稳定下来忙发展,有那功夫读书,还不如挖两锹煤呢。

    “不搞教育不行啊,不仅要大力发展,还要扎下心,踏踏实实的办。”

    朱允炆给黄福出了一个主意:“你看你们山西又不穷,朕在南京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金山银山比不上一座煤山。

    既然有钱就别护着,招商引资是把热钱引进来搞建设,招揽人才也是搞建设。眼下我大明各省出了不少的技工名匠,你们又是煤业大省,完全可以引进来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将来可以为你们在开井打井、增加效率等方面出力。

    到时候朕给莫成说,让他把这个蒸汽机的理论也留下来,你们可以多造点,为下井的工人提供帮助,以免他们久在深井,这腿脚被积水泡坏了。”

    “陛下圣训,为臣和山西的教育指明了道路,臣即刻贯彻。”

    黄福应和着,末了腆着脸说道:“那等将来筹备起来,还望陛下能赐个名。”

    “既然是以物理和工艺为主,就叫太原理工大学吧。”
>>>点击查看《日月永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