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明末求生记 > 明末求生记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十四章 昭武银元(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末求生记 章节目录 第五十四章 昭武银元(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靖开始将银子打造成银元,张轩也在朝廷上出示银元,格外赏赐天下官吏银元一枚。

    也让民间习惯这种银钱。

    不过,这银钱有诸般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以此交税可以不收火耗。

    自从明朝开始收银两之后,火耗这一项杂税,就成为地方政府一项重要的收入了。是收税之中,最重要的一项附加税。

    清廷种种财政改革之中,都拿火耗下手。

    可见其重要性。

    如果是太平时间,这政令想要执行下来,不知道有多少明里暗里的反对。

    但是而今的张轩明为继承,实同开创。特别是对各地胥吏,几乎毫不留情,上上下下都在夹着尾巴过日子,自然不敢造次。

    免收火耗,对百姓来说,就是一次减税。但是这一次减税行动,真想落实下来,恐怕还要数年时间。

    原因很简单,三百万银元虽然多,但是放在整个南方,却有如九牛一毛,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银两流通还是主流,银元流动不过是辅助而已。

    这是这个时代经济特性决定的,张轩纵然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说,在海关设专门兑换司,凡是从海外流入国内的银子,必须统一上缴,然后兑换成为银元。

    比如在各地衙门设兑换局,百姓可以用银子兑换银元。只是这些办法,也不可将银元代替银子的过程缩短多少。

    不过,这样一来,大量银子运到南京,在冼子靖的主持之下,铸造成银币。而这样大规模铸币所得的钱息,让张轩迅速的从经济危机之中恢复过来。让大夏有了对清廷战略主动权。

    后人分析,昭武年间一系列征战背后,三大财政来源,就是钱息,大规模清丈田亩之后的两税,还有国债。而昭武银元数亿万枚的发行量,更是财政支持的重中之重。

    这也是昭武年间一系列大战,民力不乏重要原因。

    而最开始一批昭武银元,因为粗制滥造,在昭武帝晚年的时候,特别将这一批银元销毁重铸。世面上几乎没有,在后来称为钱币收藏界珍宝。唯有极大博物馆有几枚,存世数量不超过百枚。

    当然这都是后话。

    在这一笔银元从南京送到了泉州郑成功的手中的时候,郑成功主持昭武年间第一场战争,攻台之战,正式开始。

    时人都以为这是一场小战,张轩也是这样认为的,却不想这一场长达十几年的战争的开始。整整打了一代人,才终于追亡逐北,覆灭清廷。这完全诠释了什么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
>>>点击查看《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