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寸山河一寸血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八十六章众议(二)(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寸山河一寸血 章节目录 第三百八十六章众议(二)(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件事,便是币制,前些时候我也各位商量过,情况和平仲、怀英报上来的差不多,具体如何,我知之不祥,所幸有大才前来,无畏家学渊博,乃此道高手,大家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缓缓坐下,张扬伸手示意了一下坐于末席的苏威,让他来说。

    众人缓缓打量着这个被张扬推出来的人,面相是个饱学之士,只是之前谁也没听说过此人,具体才能如何还不好说,也不知张扬从哪找来的此人,只是既然是张扬推出来的,众人都压抑住了心中的疑惑,准备听听再说。

    苏威早已准备多时,当下也不推辞,站起来道:“承蒙将军看重,在下才疏学浅,在座诸位都是大才,若是在下有言语不当的地方,还请各位斧正。”

    一番话说得谦逊无比,让众人挑不出毛病来。

    稍微斟酌片刻,苏威开口道:“钱币短缺之事,确实不是小事,若是不管不顾,难免酿成大祸。”

    一句话,先给事情定个性,然后才好继续说下去。

    “前秦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而这钱币也是在当时一统,到如今已经过了四五百载,币制已有其规定,轻易改变不得,是以铸币并不可取。”

    “董卓自寻死路,融五铢钱而造小钱虽敛财无数,但百姓却也怨声载道,到后来,商贾拒收者比比皆是,一枚五铢钱甚至能换三五枚小钱,可见其中之弊端。”

    抬头看了看张扬,发现并没有不悦之色后,苏威继续道:“如今将军麾下仅并州一地,铸钱之事缺乏名义不说,能工巧匠也是不足,若铸出的钱币分量不足,不甚精美,容易锈蚀等,则可能和董卓所铸之小钱一般,徒令将军承担骂名,而无丝毫益处,甚至还可能再次引发动乱。”

    “还有便是仿制五铢钱,只是问题还是那些,并州铜矿并不丰富,工匠也不甚精良,若是……”

    在座众人一开始并没有把苏威放在心中,但一番话说出来,众人连连点头,虽然不清楚张扬从哪找来的此人,但听得出来,其对这钱币一道确实乃是少有的行家里手,众人心中也不免郑重起来。

    说了一大段话,口干舌燥的苏威拿上案几上的茶汤润了润喉咙,暗中打量着众人的反应,见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心中镇定不少。

    张扬点了点头,道:“无畏果然大才,分析得入木三分,只是这解决之法,无畏可有良策教我?”

    苏威得到了张扬的肯定,心中自信增加不少,这里都是整个并州首屈一指的人物,就他一个白身,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如今能得到张扬的肯定,已经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很好的一个开始。

    “此易事耳,在下有两策可解决此事。”

    张扬心中腻歪,当初刘伯温就搞什么上中下三策,若是按原本历史的话,诸葛亮也喜欢这么玩,他不太确定文人是不是都是这样,但确实让人不怎么舒服,有什么说什么不好吗?显得你能是怎么着?

    “第一便是交换,如今并州粮价低廉,可见百姓家中都有存粮,想必将军府库之中也颇为丰盈,而关中董平等人却因缺粮而士卒溃散,若是能将粮草、牛羊运入关中换取对其无用之铜钱,想必其必定愿意,可解将军之燃眉之急。”

    第一个想法和张扬想得差不多,但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张扬并不愿意这么做,今年是丰收了不假,但要说粮草有多么富裕,那也不见得,何况保不准开春就要和董平等人做过一场,这个时候给他们粮草,不是资敌吗?

    张扬委婉道:“此议确实是一个解决办法,只是并州贫寒,若不囤积一些粮草,我心中不安,无畏可有其他办法?”
>>>点击查看《一寸山河一寸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