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扛着AK闯大明 > 扛着AK闯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56章 太子监国(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扛着AK闯大明 章节目录 第356章 太子监国(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其实崇祯也知道这是去打仗,他已经把随行的人精简再精简,仍然有八千多人。

    毕竟是皇帝嘛,并且明朝祖制有规定,皇帝出行仪仗、侍卫一应人等,规格起码要在两万人的,否则实在有损大明天子之威仪。

    但刘鸿渐可不管那么多,不管大明军队士气如何强盛,都不能带这么一万累赘。

    土木堡之败何以被人一锅端,其有一个原因便是累赘太多。

    而且先乱阵脚的反而是这些累赘,战阵之,只要有一拨人跑路,很可能便会引起整个战争的大溃败。

    更何况是代表着大明威严的皇帝?

    士兵们可不认识那许多人,他们只知道这些不会打仗的家伙是大明天子的侍卫,侍卫跑了,代表皇帝跑了。

    皇帝都跑了,他们还打个毛线?

    刘鸿渐据理力争,坚持要把皇帝的随侍、仪仗等一应人等,压缩在三千人以内,并且不打算退让。

    考虑到崇祯的病情,这些随侍人员包括太医院的诸多太医,以及所有有可能用到的药材、古方等等足足拉了十几车。

    一番劝导,把好不容易能出去风光一把的崇祯大叔搞的灰头土脸。

    最后还是崇祯妥协,按照刘鸿渐的意思把天子随行人数压缩在两千九百八十八人。

    也是刘鸿渐,若真是其他人,崇祯早廷杖大板子抽他丫的了。

    安全先是曹泰从宫里挑选的五百精锐,据说个个是练家子,对付一般人可以轻松一干五。

    在外面是刘鸿渐的万岁山千户所,两千出头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装备最是精良。

    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整,万岁山千户所最先更换了最先进的膛线枪。

    除此之外,每人还配备了一把短铳,短铳直接插在士兵右腿的皮夹内,方便随时取用。

    左侧腰间则是一把大明的制式战刀,胸前是两排特制米尼纸壳弹。

    不论是膛线枪还是滑膛枪,仍然沿用步兵阵列,在后装膛线枪问世之前,步兵阵列的优越性还是不可拟的。

    本来一次酣畅淋漓的反击战,由于崇祯的加入变的格外麻烦,内阁商议来商议去,皆是在考虑如何保证大明天子的威仪和安全。

    最后刘鸿渐干脆不跟他们玩了,反正老子规定的,随行人员不能超过三千,至于你们如果捣鼓,那是你们的事。

    崇祯御驾亲征,这监国之事定然是要交给太子朱慈?R的,然而朱慈?R哪干过这事儿,这几日可紧张坏了。

    好在还是知子莫若父,崇祯与刘鸿渐略微一商议,便议定了朝堂之事。

    政事有内阁处置,所有的奏疏内阁皆会给出处理意见,而朱慈?R只需每日把奏疏过一遍,若有自己意见则提出来,否则直接在奏疏打勾成……

    刘鸿渐还与新任东厂厂督曹化淳碰了面,要求尽快规制好东厂,对百官做好监察,特别是在崇祯御驾亲征期间。

    更应该时刻监察各地藩王,以及京城内的定王、永王。

    曹化淳果然与刘鸿渐所想一样,精神()矍铄,目光深邃,东厂需要的是这样的人才。

    老实善良实诚如王二喜这般的,是掌管不了东厂的,好在刘鸿渐知道老曹的真实心性,否则他也不敢把这老家伙弄到这般位置。

    再加锦衣卫的老梁坐镇京城,遥控南、北镇抚司,不断的把来自关外、内地的最新消息通报给刘鸿渐。

    强大的监察系统之下,除非是有人犯浑,否则即便是崇祯与他不在,这些官员也断然不敢妄动。

    关于补给,刘鸿渐倒不是没想过自己的变异戒指,但那空间满打满算也一百方左右,外加一多半空间被一箱箱的子弹占据。

    根本不足以为大批量部队提供补给,而且,这戒指只能他一个人使用。

    难不成让他当搬运工?

    他可是堂堂大明征虏大将军、督师外加国公爷!

    得知自家夫君又要出征,孙秀秀和杨雪每日里极尽温柔,对刘鸿渐百依百顺不说,还尝试了一些先前刘鸿渐怎么哄二人都不肯配合的姿势。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又八日后,五月十八。

    这一日一大早便热的出(),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种肃穆的氛围之……( 扛着AK闯大明 )
>>>点击查看《扛着AK闯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