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玉宇遥尘 > 玉宇遥尘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八回 读史探由根(2)(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玉宇遥尘 章节目录 第八回 读史探由根(2)(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厉帝本是一私生子,一直被藏着掖着,定然发育不良,更谈不上什么启蒙教育。生母地位低贱,进宫后又被人逼死,这心理阴影怕是一辈子了,只盼不要变态才好。老爸呢,窝窝囊囊这么多年,好歹咸鱼翻身了吧,却又不思进取,忙着在温柔乡里逞英雄,把命都给丢了。既没老师,又没榜样,身边不停地在死人,这孩子长大能成什么样呢?

    阳光暗了下来,风渐渐大了,飘落少许樱花,陈尸于纸,仍是轻盈如绡,洁白如雪。映弦油然而生一丝感伤。再过不久,这满树樱花便要于最绚烂时委地,如夭折的美少女,实乃人生短暂光阴的凄艳投射。那么今日,就着清茶赏樱读书,便是对这须臾之美的恒久纪念吧!映弦这么一想,便又畅然了。

    厉帝,果然不是什么好主。即位以后年号定为“绍光”,一鼓作气将左家余党一网打尽,但很快发现自己又被新的势力掣肘,遂不问国事,只遍寻美女淫乐宫中,还染上龙阳之癖。重用奸佞,终导致朝廷内外贪腐层出不穷,一片乌烟瘴气,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只是厉帝比闵帝狠得多。他最怕别人议论他的出身,又时时刻刻担心弟兄和权臣篡位,于是封锁言论,让各级官员报喜不报忧,自己活在一个幻想的太平世界里。更离谱的是后来竟在佞臣的挑拨下大兴文字狱。不出几年,惨死、受累于文字狱的官员就达数百之多,朝野怨声载道。什么“江冬返秋雁,岁晚闻早蝉”、“青灯隐落天将雪”、“夕晖浸池召万沙”等句子,在映弦看来不过是咏和自然之句,皆被断章取义以至作者刀斧加身。岂料其中一案,却牵扯到了司徒一家,也才有了后来的大郁新朝。

    终于看到二公主的祖上了!映弦精神一振,放慢读速。事之缘起,却是时任秘书监的司徒理在绍光二十二年中秋之夜题的一首诗。全诗为:

    暝暝雪甸乱花英,岩客纷离白玉京。

    宝兔迷离犹角剑,青娥烂漫更调筝。

    何期列宿归心画,竟化千觞映璧城。

    寄目寒宫温旧梦,山溪杳尔尽新耕。

    此诗本是司徒毅在家中赏月所题,却被一家奴暗中记下,偷出手稿,托人向厉帝告发,说此诗“讽上意显,难掩谋逆之心。”厉帝当即下令抓捕司徒理,严刑拷打。司徒理百口莫辩,加上年事已高,熬刑不过竟一命呜呼。消息传到司徒理的儿子、正在北疆任朔阳节度使的司徒毅耳边,悲愤难抑,也料定厉帝日后定然要斩尽杀绝。于是牙齿一咬,决定起兵,改朝换代,报仇雪恨!

    司徒毅在军内素有威望,很快得到官员和兵士拥护。当时其余起义军,终未成气候,或被官军打败,或被司徒毅收编。又不断有才俊来归,一时手下强将谋臣如云,长子司徒英更是人中龙凤。全军用命,项国沿途守军经过激战终被打败。司徒毅凡攻下重镇便派兵驻扎,又将户籍、田亩、赋税等登记造册,俨然已将所得之地视为自己领土。军士秋毫不犯,百姓箪食壶浆以迎,更有不少城池望风而降。因此一路南下,不到一年便直逼西鉴。然而就在毗邻京都的安会城,却遇到了最大的阻碍。

    只因守城之人唤作谭阡陌,本为兵部职方司郎中,文武皆备,谙熟兵法,又忠君不二。此番临危受命,前往安会守城,拜为都督。司徒毅无论强攻还是偷袭,皆见招拆招,一一化解。司徒毅损失惨重,连司徒英也因贪功冒进而被冷箭射杀。双方僵持已达两月。司徒毅军队眼看跟不上接济,众将士斗志凋零,司徒毅也因丧子而悲痛不堪。谭阡陌则踌躇满志,正筹备如何反攻,恰于此际,忽有一人从司徒毅军中前来投靠,更点燃了谭阡陌的希望。

    作者注道:“来者只身一人,皂衣高冠,有儒士之风……”映弦一颗心也提了起来——这人不知是真降还是诈降?倘若谭阡陌辨识错误,那项国……可真就气数该尽了。低首细读,一时风住云息,天地寂然。映弦渐渐读出了神,耳中似萦金戈铁马之声。她怎料,谭阡陌眼光犀利,岂能分不出来人诚伪。然而后情如何,却非当局者所能掌控。此刻,映弦浸沐三月春风,视线垂于白里发黄的页纸,整个人似被旧书遽然吸进,降临当年的安会城,准备迎接项国那场盛大而哀伤的落幕。
>>>点击查看《玉宇遥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