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越坡 > 明越坡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五十七章 采石矶失守(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越坡 章节目录 第四百五十七章 采石矶失守(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花云一面派人向应天的朱元璋报告军情,一边组织人手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兵临时城下的陈友谅大军。

    但让花云没想到的是,陈友谅留下两万水军,配合四万陆军摆开阵势,大有一举拿下太平之势。另外七万水军,于当日夜间,偷偷顺江而下,直取采石矶。

    当时,采石矶只有五千人马驻守,面对陈友谅突然而至的七万水军,顿时就慌了神儿。

    这采石矶的守将立即派人向太平的花云求援。

    当日夜间,当太平城花云的营帐得到采石矶告急的紧急军情之后,在场的所有文臣武将都慌了神儿。

    眼下,太平城内及周边地区共有四万人马,按照花云的估计,不出两日,应天方面的援军必到。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利用太平城坚固的城池能固守两日,问题就不大了。

    可这个陈友谅,突然进攻采石矶,这可打乱了花云的整个作战计划。

    这采石矶的防御工事远不如太平城,那五千守军要想顶住陈友谅的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采石矶一失,太平城内军心必乱。因为一旦陈友谅控制了采石矶,就相当于切断了太平城与北边应天的联系。那这太平城内的守军,也就成了孤军。

    如果分兵救援采石矶,不但是太平城内防守兵力吃紧,极有可能援军还未至,采石矶已失守。

    怎么办?

    这是摆在花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太平知府许瑗认为,必须火速救援采石矶。如果采石矶失守,太平城内将不攻自乱。

    许瑗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甚至有人提出,应派出主力立即驰援采石矶,要确保太平与应天的通道不被敌军切断。

    朱文逊反对派出主力驰援采石矶的方案。他认为,一旦主力尽出,太平城肯定顶不住陈友谅水陆大军的进攻。如果太平城失守,应天就失去了南边最坚固的屏障。

    对于朱文逊这个太平不能失的说法,花云是完全赞同的。但知府许瑗也分析得有道理,如果采石矶失守,太平城内军心必乱。

    怎么办?怎么办?

    花云最终是狠下心,两头都要顾。一面是派出两万兵力连夜驰援采石矶;一面由他自己、朱文逊、知府许瑗、院判王鼎四人各率五千兵马亲自带头,在太平四个城门上坚守一线阵地。

    花云坚信,只要他们太平城内职务最高的四人能在一线坚守,就一定能够大大鼓舞城内守军的士气。坚守太平城两日,等待应天方向援军的到来,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那两万驰援采石矶的援军,不说一定能够击退陈友谅的部队,至少能僵持一阵子。待得应天的援军南下,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两头都要顾,往往就成了两头都顾不了。

    两万驰援采石矶的人马到达采石矶的时候,已经是近黎明的时分。此时,采石矶已被陈友谅的人马拿下了。

    之所以驰援采石矶的人马并未得到采石矶失守的消息,是因为那五千守军除开战死的,其余的都向北边的应天方向逃窜了。

    这也不难理解。敌人从南边来进攻,城池失守了,当然是向北边逃啦!哪有向南边逃,去自投罗网的道理了。

    当驰援采石矶的两万人马到达采石矶后,立即遭到了陈友谅部的袭击。这两万援军本以为采石矶还在自己人手中,这下遭到突然袭击,立即是乱了套。

    首先,他们没有做好采石矶已经失守的心理准备。这下,突然得知这个消息,而且是以这种方式得知这个消息,岂有不乱之理。

    另外,连夜急行军,都没休息过。这将近黎明时分,正是人极度犯困的时候。这时遭受突然袭击,再加上采石矶已失守的心理慑作用,两万援军瞬间崩溃了。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两万援军,近六千人战死,三千多人被俘。余部全部被冲散,大部分向北边和东边溃逃,只有不到五百人选择向南逃回太平城。

    这五百人逃回太平城的时间四月十二日中午。此时,太平城也正在遭受陈友谅大军的攻击。

    陈友谅大军攻击太平城的战斗在四月十二日早上就打响了。围攻太平的有四万陆军,两万水军。水军攻西门,四万陆军分成两部分,分别进攻南门和东门,唯独留下北门不攻。

    这五百残兵正是从北门逃回了太平城。

    陈友谅的大军三倍于太平守军,他完全可以把四个门都围住。但陈友谅故意留下北门不围,这正是围师必阙之计。

    而他的这个计策,终于随着这从采石矶方向溃逃而来的五百残兵的入城,成功地达到了目的。

    这五百残兵带回来了采石矶已失守的消息,加上只逃回来五百人,太平城内顿时大乱。

    首先是城内的一些大户开始收拾金银细软,携家带口从北门逃跑。很快,普通民众也跟着跑。

    本来在这种关键时刻,北门是应当紧闭的。但因为有大批民众要求出城,坚守北门的院判王鼎只好向花云、许瑗报
>>>点击查看《明越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