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越坡 > 明越坡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越坡 章节目录 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于能不能炸城墙他们不知道。但可以用这些东西试一试,比如在城墙上挖个小洞,然后灌些火药进去压实后,再引燃。兴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次蓝玉准备就采取这个方法,准备在西门一带的城墙上挖些小洞用火药爆破,看有没有效果。

    即使炸不垮这城墙,只要能将城墙之下的地基炸松,土层炸软,那也是好事。他们就可以顺便掏个洞,从这个地洞中突入城内嘛!

    对于蓝玉他们这个方法,常遇春也觉得是可以试一试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

    与此同时,常遇春决定双管齐下,立即启动第二套方案。也就是让崔道远他们入城迅速与张斌等人接上头,现在已经没时间让子弹继续飞了。

    郑少严等九人在中元节之夜被带到常遇春军营之后,崔道远并没有食言,立即为这九个孩子松了绑。

    只要他们不出军营,也不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每天还好饭好菜地招待。

    这些天,常遇春、赵忠义、崔道远等人与郑少严等九个孩子进行了深入的谈心谈话活动。他们从自己的家世说起,一直说到了这九个孩子的家世,使这九个孩子对他们有了深深的认同感。

    现代有一个词叫做“愤青”,就是说青年人的思想较激进,容易愤世嫉俗。

    当然,“愤青”这个说法有点带贬义。我个人认为,“愤青”对于一个民族还是相当重要的。

    晚清末年,中华民族倍受西方列强屈辱,最先起来反抗的是什么人?

    是青年人,是学生。

    也正是因为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敢于牺牲自己,拒绝做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咱们中华民族才再一次地在西方列强的环伺之下站了起来。

    郑少严等人也是心甘情愿地做了当时的“愤青”,他们愿意为了反抗当时昏庸的统治豁出去,他们愿意为了汉人重新当家做主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几个孩子都是奋笔疾书,在给自己父亲的信中痛斥了当朝的残暴、昏庸统治,同时也赞扬了常遇春对他们的优待之事。

    这些孩子给自己父亲写信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他们为了天下苍生的利益,彻底跟当朝统治者决裂,为常遇春进攻衢州城充当内应。

    因为郑少严的父亲负责驻守小西门,因此他的家离西城门最近。崔道远他们决定将这九个孩子的信全部送给郑桂龙,由郑桂龙再去联系其他八个孩子的父亲。

    由于当天白天顺利击退了常遇春的攻城行动,伯颜不花的斤和薛超吾儿也解除了四日以来的烦闷情绪。

    为了不打消守城兵士的积极性,他们就没有继续派人对那九名汉人官员进行严密的监控了。

    因为此时正是利用外有攻城大军压迫的严峻形势,让大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大好时机。

    如果此时还在怀疑自己的同志,甚至监视自己的同志,那就让手下的汉人官兵彻底心寒了。

    可就是这么阴差阳错,崔道远他们就顺利地将那九个孩子的信都交到了郑桂龙的手中。

    郑桂龙得知自己的儿子就在城外好好地活着,也是十分兴奋。但反不反水这事儿事关重大,他说要与其他人商议。

    崔道远自然是要给对方留出充分的考虑时间的。双方约定三日之后,也就是七月二十三日的夜晚在小西门城下接头。反不反水,到时候都将给个明确的说法。

    崔道远他们认为郑桂龙这个安排也是比较合理,三天的时间,够这九名汉人官员仔细考虑了。

    约定的接头地点就在小西门城下,那是郑桂龙负责防守的地盘儿,也不至于出什么问题。

    从七月二十一日开始,常遇春就让蓝玉等将领带着人在西门之外的城墙下开始挖掘、爆破作业了。

    这个作业也是有难度的,肯定是不能光着膀子就上去。得派人佯装攻城。

    同时,进行挖掘、爆破作业的人,也得采取好防护措施。不然城上的人一放箭,或者是一扔石头什么的,下面的人就遭了殃。
>>>点击查看《明越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