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苏厨 > 苏厨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弹劾(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苏厨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弹劾(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良派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御史孔文仲,上书弹劾程颐在经筵僭横,造请权势,腾口间乱,以偿恩仇,市井之间,目为“五鬼之魁”。

    孔文仲是孔子后裔,十月里,朝廷刚刚改封孔子。

    鸿胪卿孔宗翰言:“孔子后世袭公爵,本为侍祠。然兼领它官,不在故郡,于名为不正。乞自今,袭封之人,使终身在乡里。”

    诏:“改衍圣公为奉圣公,不预它职,增给庙学田百顷,供祭祀外,许均赡族人。赐国子监书,置教授一员,以训其子弟。”

    这个事情是苏油运作出来的,宋人对于孔子和孔子后人,还是区分得开的,孔子的地位应当尊崇,但并不意味着其后人的地位也就很崇高。

    衍,就是推广传播,奉,就是祭祀奉养。

    除了需要负责孔氏子弟的教育,袭封者的主要责任就是守墓,不过给了个大红枣,增田百顷。

    对于孔子后人来说,族长守家,改名,本身没啥大不了,增田百顷才是大实惠。

    孔文仲此举算是给苏油相应的政治回报。

    紧跟着,刘安世、吕陶也上书,弹劾程颐结党营私,不堪师表,其门徒朱光庭、贾易、杨国宝、孙朴、欧阳棐等把控台谏,歪曲文意,欲再开文字之狱。

    吕陶上奏:“苏轼所撰策题,盖设此问以观其答,非谓仁宗不如汉文,神考不如汉宣。台谏当徇至公,不可假借事权以报私隙。

    议者谓轼尝戏薄程颐,光庭乃其门人,故为报怨。夫欲加轼罪,何所不可?必指其策问以为讪谤,恐朋党之弊,自此起矣。”

    一时朝议纷起。

    戊申,御史中丞苏元贞上书,弹劾了所有当事人!

    这份弹劾出自御史台主官,那就是重量级的弹章,朝廷不得不应。

    苏元贞的弹章洋洋洒洒数千字,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朱光庭等人的职任是司谏、正言,他们的职责谏议朝政得失,不是弹劾朝廷大臣!

    先帝改制,第一件事就是分割台谏,谏议者只能言事,不能罪人,这是先帝当时明确规定了的。

    元丰改制的导火线就是乌台诗案,乌台诗案的发生就是台谏利用权力构陷苏轼,先帝吸取教训分列台谏,之后才有了改制大业。

    今日之事,与诗案几乎如出一辙,但是当日李定舒亶能够侥幸,今日朱光庭却不行。

    因为先帝早有防范,朱光庭在元丰改制之后,还想如改制之前那般妄言,他自身已经干犯了法制,侵占僭越了御史台才有的权力!

    而御史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不去纠正朱光庭的过失,反而跟着起哄,这是不见泰山之崩,专究杯水之盈!
>>>点击查看《苏厨》最新章节